第2单元 第3课《商鞅变法》导学案(2)
编写人:涂天龙 审核人: 邓尚华 李俊武 编写时间:2014-10-24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评价商鞅变法
【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按照预习提示的要求完成阅读,并做好相应的笔记。
【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23-24页,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变法内容的影响。
二、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10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
(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消极影响?
4、“商鞅虽死、秦法犹存”,那么商鞅变法失败了还是成功了?该如何看待改革?
【阅读材料】
1、如何理解齐国“相地而衰征”的含义:“衰”即等级次第;含义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就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履亩而税”的含义是:按亩收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三者的实质是:以赋税制度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
2、如何理解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①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
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
②“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
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
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④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秦国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
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3、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风起云涌的改革变法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各国的变法、改革就是这种要求的体现。
(2)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进行了改革变法。
(3)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这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冥思清单】
思考怎样评价一次改革?
组长点评
亮点:
1.学案教学设计符合高考要求。选修教材内容高考中只考察材料型试题,学案在设计中也采用典型性材料创设情境,符合高考要求。难度紧扣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概括材料的能力要求。
2.材料设计内容选择主要突出商鞅变法的内容、特点、影响。重点突出。
3.问题设计富有层次性。最后一题的设计对于改革的深入思考难度不大,但是思维层次较高,抓住了改革的核心问题,富有高考针对性。
不足:
1.情境材料形式单一。
2.感悟的部分没有新意。
上一篇:14-15上高二物理晒学案[ 12-30 ]
下一篇:14-15上高一政治晒学案[ 12-30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