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人:徐建华 审核人:程晓蓉 编写时间:2014年11月
【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诗歌鉴赏的四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2、明确围绕每个方面经常会怎样设题。
3、学会组织语言答题,如何条分缕析,层次分明,要点清新,语言准确。
【学习过程】
(一)形象篇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明月、风灯、宿鹭静、跳鱼鸣,这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成清幽、静谧的意境。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问: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___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流水 白云
闻 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赵 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案: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
形象之一—— 写景抒情诗中的一个个景物、意象(包括听觉形象如“杜鹃啼”等)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本词刻画了怎样一位少女形象?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问:本词中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略)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思妇形象
形象之二—— 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首明显是以女主人的口吻在写)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问:本诗借__琴___ 、_棋盘_____两物抒发了对世态人情和国家兴亡的感慨?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问:《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比较。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形象之三—— 托物言志诗或借物抒怀诗中的寄托深意的中心意象(不同于写景抒情诗中的一个个意象)
(二)语言篇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归纳一】:品味语言,可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语言风格。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问:“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答:题目已将字词点出,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第二步指出使用该词后的景象);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第三步指出使用该词的好处)。
【归纳二】:品味叠词,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该词准确的摹形拟声,写景状物;二是音韵方面的作用。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⑨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归纳三】:炼字一,通常可从“凸显形象”这一方面入手,即“拳”“退”分别写出了白鹭、飞鸿怎样的特点。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归 纳四】:炼字二,通常可从“营造意境”这一方面入手,即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问: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归 纳五】:炼字二,通常可从“表情达意”这一方面入手,即抒发怎样的感情。
(三)表达技巧篇
表达技巧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个方面
★★★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拿到一句诗,首先要明确它在“干什么”:是在写景?抒情?记叙?议论?然后思考“怎么写”:怎么具体写景?怎么抒情?怎么记叙?这便是表现手法。因此,表现手法不难理解,无非就是表达方式的具体化。 |
★★★表现手法
抒情方式: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这首诗是怎样抒发对秋日的喜爱之情的?
“我言秋日胜春朝”,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之一——直抒胸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问:这首诗是怎样抒情的?
全诗四句句句写景,无一句直接抒情,但在景物描写之中融入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抒情方式之二——融情于景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情景交融和融情于景还是有差别的。具体说,情景交融一般会出现“情语”“景语”,而融情于景只出现“景语”。
答案: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抒情方式之三——情景交融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这首诗通过“小松”这一形象解释了什么哲理?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抒情方式之四——托物言志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移情于物是情和景关系中特殊的一类,故单独列出来。其特点是有“情语”(如上述“愁”“恨”),但又明明说的是景物,明明是诗人愁恨,却将这种主观情感转移到客观景物上面。故从修辞手法角度看,运用了移情于物表现手法的诗句一般也运用了拟人手法。
抒情方式之五——移情于物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山河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①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 “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抒情方式之六——以情相问,以景作答(以景结情)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问: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很有特色。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
答案: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抒情方式之七——乐景哀情
描写技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问:试从描写技巧中的“声”与“色”的角度做一点赏析。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经常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写景。
描写技巧之——视听(声色)结合
[越调]天净沙·春 白 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问:这首曲子在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答案: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周德清 《塞鸿秋浔阳即景》
长江万里自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
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
问:这首曲子在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此曲写浔阳一带的秋景时,由近写到远,由水写到山,由地写到天,由静写到动,由昼写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通过铺排,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颔联、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景物?
“明月松间照”为静态的描写,“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为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描写技巧之——动静结合
游月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问:“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描写技巧之——反衬(以动衬静)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本诗是怎样表现思归不得的愁绪的?
此诗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描写技巧之——反衬(乐景反衬哀情)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明月”这一意象对于抒发感情有何作用?
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庭树”这一意象对于抒发感情有何作用?
不说今日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反衬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
以庭树不解自己心中愁苦,依然是当年欢会情景,委婉曲折的表达出作者触景伤情,怀念旧游,体现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
——反衬(以自然景物的无知无情反衬人的有情——离愁别绪)这种一般会有“无理而妙”的效果。
反衬: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用自然景物的无知无情(年年依旧、不管人事变迁、不管兴亡)反衬人的浓重愁绪。“多情却被无情恼”。
描写技巧之——反衬(以自然景物的无知无情反衬人的有情——离愁别绪)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问:诗题明明是孤雁,写野鸦有什么用意?
用野鸭(次)的平庸聒噪反衬出孤雁(主)的矢志不渝、奋力追赶雁群。
描写技巧之——反衬(以次要事物反面衬托主要事物)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问:诗句是怎样表现天姥山的高大的?
意为天台山高大,但只能匍匐在天姥山脚下。两者是同方向的,一个高大,一个更高大,不妨把此例作为正衬的典型例子。
描写技巧之——衬托(用次要事物突出主要事物)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描写技巧之——烘托(烘云托月,即用底色、背景或环境突出主要事物,和上述衬托还是有所不同)
烘托: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用高远的秋空、壁立的寒山、苍茫大地作为背景烘托出鹰的矫健凌厉、迅疾的特点。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问:这首诗是怎样刻画(塑造)了陆鸿渐这一人物形象?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鹊桥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问:“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陆游诗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渔夫“理棹”、“系缆”、“浩歌归去”,柳宗元诗侧面烘托,通过江上的景色来烘托渔翁的形象。
描写技巧之——正、侧面结合
思考归纳:对于刻画人物形象,一般可直接描写,是为正面描写,如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那么侧面描写人物指哪些方面呢? 一般是指人物生活的环境、他人的评价或感受 |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问:以上诗句均为描写音乐的名句,试分析是怎样描写音乐的?
描写技巧之——侧面烘托
思考归纳:描写音乐的作品,经常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音乐的高妙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那么,侧面表现音乐主要指哪些方面呢? 听众的感受、周围的环境 |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问: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
这首诗虚实结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河边骨”(实)和“梦里人”(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问: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上下两阕
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实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从虚实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划线句为虚写,可理解为诗人梦境极尽繁华,也可理解为对往昔帝王生活的怀念,梦境、回忆越是繁华热烈,越是能表现凄凉无限。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问: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上片写梦中所见,突出了边塞风光,也渲染了战争氛围,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
下片写梦醒所感,写出了梦醒时分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描写技巧之——虚实结合(含想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人,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思考归纳:诗歌中领起虚写的标志字眼通常有哪些? “忆”、“梦”、“应”、“遥”、“遥想”、|“念”等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问:两幅场景构成什么关系?
对比。将帅的纵情享乐、不恤士卒与战士的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构成鲜明的对比。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问: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对比。自由自在的画眉鸟和笼中鸟构成鲜明的对比。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描写技巧之——对比(通常有时空上对比)
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
问:请从点和面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为“面”,千山无鸟飞行的踪影、万径无人行走的痕迹;后两句为“点”。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
描写技巧之——点面结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问:上述诗句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白描,语言简洁,不是渲染、雕琢,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景物特点。
它比较直接,不需烘托,即能生动地刻画所要描述的对象。例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等都运用了白描手法。
描写技巧之——白描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问: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感情的?
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
描写技巧之——细节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问:请从抑扬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的“不知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伤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变化的过程。
表现手法之——抑扬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jì)。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问:两首诗分别用到了哪些典故?用意是什么?
①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在此反用,用典表明心志,意为国家多事之秋,怎可像季鹰那样归隐山林独善其身呢?
②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用典表明志向,意为自己忘身许国,不为私利。也有影射时世之意,即那些苟且偷安的当权派只顾私利,不顾国家。
③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古讽今,慨叹时无英雄,不能像孙权、刘裕那样心怀大志,致力于北伐。
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元嘉年间草草出师北伐,结果仓皇败退——在此借古讽今,讽谏当朝统治者应以前车为鉴,切忌重蹈覆辙,反对好大喜功、轻敌冒进。(后来宰相韩侂胄北伐失败,无疑证明了作者的担忧是有先见之明的)
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在垂暮之年仍不忘为国效力,却被弃之不用——在此诗人以古人自喻,一方面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渴望为国效力;一方面为自己像廉颇那样壮志难酬感到愤激。
表现手法之——用典
思考归纳:如何理解诗词中的典故? 首先弄清典故本身,然后考虑是正用还是反用,一般从自喻(况)古人、借古讽今等方面考虑。 |
★★★修辞手法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修辞手法之一——比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修辞手法之二—— 夸张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修辞手法之三—— 拟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修辞手法之五—— 设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修辞手法之六—— 反问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修辞手法之七—— 借代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自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
修辞手法之八——排比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采桑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修辞手法之九—— 反复
组长点评
1、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难点,能力层级要求很高,况且对于诗歌鉴赏,尤其是“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导学案在博采众长基础上,审慎编写,体大思精,形成较为独特的颇有见地的体系,思路清晰,板块分明,不蔓不枝,便于学生归纳构建。
2、本导学案设计深入浅出,将难懂的表现手法变得清晰简单起来,化繁为简,选择典例,充分考虑了学情。
3、无论是问题提出,还是归纳小结,字斟句酌,足见编者呕心沥血。
上一篇:14-15上高一语文晒学案[ 12-24 ]
下一篇:14-15上高一数学晒学案[ 12-30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