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YW—13—03—054、055
编写人:严婷婷 审核人:闫春玲 编写时间:2014-2-25
班级: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_
【学习目标】
学会几种分析论证的方法,让论据充分燃烧
【学法指导】
阅读——品析——归纳——借鉴——练笔
【情境导入】
大家知道:一簇干柴,融之以火,便有那熊熊的火光,辉映一方星空;一组论据材料,分析阐发,便会有思想的光辉烛照全文。前者是燃烧,后者也是燃烧。后者这种“燃烧”就是议论文分析论证过程,充分“燃烧”就是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作用,使论据紧扣在论点上,又让论点扎根于论据之中,使二者成为一个不被分割的整体,以增强文章的论辩性和说服力,同时达到点题的效果。因此,议论文不能仅仅堆砌论据材料,在运用论据时要点石成金,也就是说要让论据材料充分燃烧。论证材料是否燃烧是议论是否透彻的关键。
【学习过程】
问题诊断
例1:“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出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思考1:这是大家议论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论证方式,请分析这种论证的不足之处。
方法指路
(一)
例2:战国时候,有个南郭先生,此人不学无术。他听说齐宣王爱听竽乐合奏,就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冒充内行,领取俸禄。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瑉王偏偏喜欢听独奏,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没法混下去,只得溜走。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滥竽充数,这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人没有生来就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可见,弄虚作假行不通。
例3:背负着亲情、友情、爱情种种甜蜜的负担,即便是最最理智的人也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
“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北宋神宗原本竭力支持当朝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之举,却经不住其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的眼泪软化,终于动摇了、灰心了、放弃了,一部《青苗法》被付之一炬,十一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化为泡影。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 甚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则刚”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思考2:品读这两段文字,分析他们在叙例之后是如何围绕论点对事例展开具体分析的?
归纳方法一:
(二)
例4: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例5:诚信,昭示着一种责任感,一种人格魅力。
武汉都阳湖有一座建于1917的楼宇,名曰“景明大楼”。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在20世纪末,也即那座楼宇度过了漫长的80多个春秋后的某一天,设计事务所给这楼的业主寄来了一封信函。信函告明: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1917年设计,设计本限为80年,现已经超期服役,敬请业主关注。
真是闻所未闻!不说当初的设计者,就连当时施工的工人恐怕也没几个在世了呢。然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仍有人为这座楼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是一个远在异国的前初的设计所。究竟是什么使一个更新数茬人的机构仍然对80年前设计的异国楼宇表示关注?即诚信,也只能是诚信。时光在流逝,岁月在变迁,美国建筑设计事物所,仍然默守着一份诚信,铭记着一种责任。他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行动,为“诚信”两字增添上了一道耀眼的光环。 (《诚信》片段)
思考3:品读这两段文字,具体分析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方法对事例进行深入分析?
归纳方法二:
(三)
例6:欧立希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假如欧立希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例7: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将导致失败。
赵人邯郸觉得楚人走路好看,便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赵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范。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地吞进肚里。
倘使邯郸能在学步之时,融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特点,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赵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考场优秀作文《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思考4:品读这两段文字,重点研读划线部分,思考他们如何对事例展开具体分析的?
归纳方法三:
(四)
例8: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然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例9:2000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岁“高龄”王义夫老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虽然一直保持在一流选手的行列之中,但从未拿过一项大满贯赛事冠军。在2005年的奥网赛场上,比他小7岁的俄罗斯选手达维登科都能教训他一把。
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品质和心理起了关键的作用。王义夫因为有了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在下面的几次射击中打出最好的成绩,赢得了金牌。而英国网球运动员亨曼却因为丧失了意志力,惨败连连,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思考5:品读这两段文字,分析他们在叙例之后是如何围绕论点对事例展开具体分析的?
归纳方法四:
(五)
例10: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 30 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 800 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 300 多位时就出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几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思考6:品读这两段文字,分析他们在叙例之后是如何围绕论点对事例展开具体分析的?
归纳方法五: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燃烧”方法,无论运用哪种,都必须牢记充分燃烧材料是为例更好的证明论点,同时燃烧的方式还可以交叉综合运用,使议论文句式灵活、章法多变,焕发理性的光辉,照彻读者的天空。
沙场练兵
1、请用因果分析法修改完善下面的议论文段。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
;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 ; ;
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是祸,又是福。
。
2、请用“假设分析法”为下面的内容写一段分析论证。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
论据:(1)蔡桓公不听扁鹊之言,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2)马谡不听王平的建议,失掉了街亭,丢了性命。
(3)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力排众议,相信自己,启用冯坤等新将,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奖杯。
(4)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听取朋友的意见去当作家,结果凭着《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炮走红,成了世界闻名的大作家。
3、请用所学方法对例1文段进行升格。
4、下面是2013年高考湖北卷的优秀作文,请综合运用所学方法在划线处补写上恰当的文字,对前面所叙事例展开论证分析。
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之地。
“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信条。先生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
.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愿化春泥”的朴素言语。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他的方,是不屈于强权的抗争;他的圆,是心系于百姓的奉献。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思方行圆,方圆相济,成就了巴金的奉献与至善。
然而有一类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违背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最终只会自取灭亡、遗臭万年。
郅都不懂爱民如子的善心,一味迎合汉武帝,严刑酷法,杀人如麻,终被写入《酷吏列传》,受人诟病。他的确“方”,方得刚正古直令人敬畏;而缺了这“圆”,“方”只会被打得棱角尽失,难以为善。
方圆之道,在于心中所思,手中所行。方圆之道,尽在方寸之间。
我不禁想起西子湖畔,雷峰塔下压着的传说,法海之所以被人民诟骂,或许正是因为他过于方正,不肯行圆。最终拆算了白娘子和许仙,可惜他终日对着门前的西湖之水,竟没有懂得这人性如水,思方行圆之道。
善心当以方为桨,以圆为舟,不畏风浪,普度众生。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组长点评
该导学案是我们的作文系列导学案之一。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难点,也是让学生颇感头疼的。该导学案直接针对学生作文中堆砌事例,缺乏议论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行之有效的
解决办法,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便于教师操作。所举例文丰富典型,多数学生一看即能领会。后
面的练笔现学现用,是对前面方法的巩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前面所说的几种方法。总之,
该导学案针对性强,所讲方法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掌握,是很好的作文导学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 05-17 ]
下一篇:高三英语 词汇手册检测(第85-96页)[ 05-17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