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
编写人:邓尚华 审核人:肖明发 代述文 编写时间:
班级: 组别: 姓名: 等级:
【学习目标】
1、能记住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重点);
2、会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难点);
3、会运用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
a.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b.认真阅读课本必修三P68~P77页、P78~P91页,勾画出主要知识,特别注意分析图、表、资料等各栏目提供的信息,思考每个栏目设立的意义。
c.预习自学时A层要求所有同学都能掌握,B层问题B层及以上的学生完成,C层问题A层学生完成。
d.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堂上小组讨论、突破。
【知识链接】
“师夷”与“制夷”的关系及相关认识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当时指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老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的“夷之长技”是指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在清政府落后守旧而又夜郎自大的社会背景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非常进步的。但是,魏源对“夷之长技”的认识只停留在科技层面上。近代中国的落伍是全方位的,正是由于政治、经济的腐朽,导致军事技术的落后。要改变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就要进行全方位外科手术式的改造。所以,在腐朽落后的旧中国,“师夷长技”是不可能“制夷”的。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加以清初知识界经世致用思想的推动,“向西方学习”,以求强国御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产生了。其集中表现是《海国图志》的编撰和出版。它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这是对传统自大心态的挑战;它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从而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从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9世纪中期,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它被洋务派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它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维护清朝统治和学习西方技艺上是一致的。伴随洋务运动的开展及其“自强”的无果而终,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和倡新学的变法思想,虽然在学习西方上是一致的,但是本质上却有巨大差异。
“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而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在民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
当然,“中体西用”的思想毕竟在统治者层面上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
【问题链条】【学习过程】
A、 通过学习记住地主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背景,内容,影响
派别 |
背景 |
内容 |
影响 |
顽固派 |
|
|
|
抵抗派 |
|
|
|
洋务派 |
|
|
|
【问题思考】
探究一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
1.“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有何异同?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A通过学习记住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向西方学习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派别 |
背景 |
内容 |
影响 |
维新派 |
|
|
|
革命派 |
|
|
|
激进派 |
|
|
|
探究二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
B 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康有为所著的《孔子改制考》一书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句话?
你的发现
C 2.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是怎样的?
知识结构
【当堂检测】
1.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 )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2.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 )
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
3.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4.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 )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
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6.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9.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10.
8.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 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
中卷:“西政” |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
下卷:杂类之书 |
游记、报章、格致 |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
【冥思清单】
冥思单:
1.此课我最大的收获: 2.存在的困惑是:
组长点评
亮点:格式规范、学法指导、问题链接、分层要求、体现两增一减要求、冥思式结尾、激励性语言
建议:提供更多情景创设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上一篇:[高二历史]《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案[ 01-04 ]
下一篇:[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五课 第二课时:新时代的劳动者[ 01-04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