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SW-
编写人:陈知芳 审核人:袁清波 编写时间:2013.10.22
班级: 组别: 姓名: 等级:
【学习目标】
1.理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
1、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学案中问题提示,认真研读教材P42-46,完成相关问题集习题。
2、本节的重点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学习中必须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过程,弄清实验结论。
一.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验过程:
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现象是 。
④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现象是 。
思考:
1、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2、怎样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
分析实验过程:
①只有加入_______________,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②S型细菌的DNA_____________后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
(3)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是“转化因子”,即DNA是__________。
因为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知识拓展:
1、加热杀死S型细菌为什么可以使得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R型菌表现出S型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哪种变异?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1.T2噬菌体的介绍: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DNA,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2.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过程: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一部分噬菌体;
②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
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
5思考与讨论:
(1) 噬菌体是如何被标记上的?
(2)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误差分析:上清液和沉淀物中为何都有放射性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却比理论值略低。原因是什么?
B、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为何也有放射性
?
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 的作用下完成的。
思考: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例,说明RNA也是遗传物质。
结论: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是全部生物的遗传物质 B、真核细胞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性状
2. 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在DNA中找到15N、32P
C、外壳中找到15N D、在DNA找到15N、32P、35S
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6.下图是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示意图。 (1)在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冥思小结】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相 同 点 实验 思路 均使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中DNA与蛋白质分开的方式不同 设计 原则 结论相 同点 不 同 点 方法 不同 艾弗里 实验 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 混合培养 噬菌体 侵染细 菌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32P和35S) 结论 不同 ①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组长点评 本导学案的亮点: 1、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回顾,但又不同于新授课,有知识的巩固和联系。 2、联系了本章节中的相关知识点,能较好的帮助同学们形成章节的知识网络。 3、冥思式结尾,指导具体,方便操作。 需改进之处:一轮复习中如何把握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联系提高这两个方面的功能,课本中现有的基础知识不一定要以填空这一传统的形式来完成。
上一篇:[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01-04 ]
下一篇:[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二)》导学案[ 01-04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