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精神,各校音乐特长生像雨后春笋般的迅猛发展。我国传统声乐论述:“夫气者,音之帅也,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说明了歌唱中声音与气息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又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气息是发声歌唱的原动力。歌唱中的气息不是自然呼吸就可以达到目的,它需经过训练与加工。所以,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状态就尤为重要。
无论是哪种唱法,在演唱时都要把气息有组织、有目的、有情感地加以运用。气息运用中,就出现了力度的控制。气息力度的控制有以下三个重要作用:
(1)歌唱时的气息既要有一定的力度,又要能缓解、持久地输送。
(2)控制气息力度的大小和强弱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效果。
(3)防止在歌唱过程中气息产生过分挤压,也就是避免气息过分紧张。
只有正确、合理地控制气息,才能使呼出的气息缓慢而均匀的产生力度变化,从而产生控制声音的功效。演唱者要注意在保持吸气状态的同时,呼气的状态也要随着气息力度的大小和气息的消耗而改变。让气息也随着声音和旋律的变化而不断的调整。当然一味的保持气息状态,还会使歌唱时的气息状态很僵硬。
在歌唱时,气息力度过大也会给生理方面造成一些伤害,例如:容易使声带、喉器和整个咽喉疲劳,发生充血、肥厚的现象,发生吃力、声音沙哑、漏气、声音变质,导致声带产生“小结”等。另一方面,使用气息时力度过大会使气流紧张、堵塞、失去回旋余地,引起控制失灵而影响演唱效果,但是,气息力度过小或不足也会影响发声状况和演唱的预期效果。恰当地控制气息力度会使您的歌声更加自如流畅。在教学中,气息对声音究竟产生什么作用呢?
第一、气息力度对音色的作用。人的歌声表情、音色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是任何乐器所望尘莫及的。每个人的声音本色和表情,除了生理结构的差别,还与每个人控制气息的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同一男高音在唱同一音高“a”时,一次运用比较大的气息力度,一次运用比较小的气息力度,那么两次的音色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一个柔、一个刚。这就是气息力度与音色的直接关系。
第二、歌唱时气息的控制与延长音也是紧密相连的。怎样才能把延长音唱好呢?首先应该节约用气。注意开始发音时,不要把气呵掉,要细心体会,控制气息流量,在长音开始的时候肺里的气息比较饱满,气体本身的上升和反击力比较大,所以控制气息的力度相对小一些。越唱到接近尾声,肺里储气越少,控制气息的力度也越要增加。
下面就气息运用不当而产生的问题,我谈几点纠正方法:
(1)气多声少:由于横膈膜及控制呼吸的腹肌、腰肌等缺少锻炼而软弱无力,不能很好的控制气息,因此气息呼出的流速太快,流量太大,喉头和声带还没来得及采取一致的动作,气流遇到的是未闭合的声门,气息还没完全转化为声音就漏掉了。由于气息支持不好,因此声音就虚浮无力,传送不远,其音色接近于生活中的窃窃私语和谈下声,黯淡、空虚缺乏应用的明亮色彩。漏气的声音,对发声器官是不利的,歌唱者会常常感到气不够用,很费力,又不易控制强音,音准也往往偏低。
纠正方法:A.呼气后和呼气前要有短暂的停顿、声门闭合,大脑有反应、有调整,要稳住气息,然后再打开声门出声,发出的声音才是实而不虚的,可多做声音的硬起音练习。B.用打喷嚏、咳嗽、呕吐前一刹那的感觉来体会横膈膜和两肋的力量,声门闭合的感觉,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C.平静地、深深地吸气后做短促的快呼,以锻炼横膈膜的弹力。D.结合咬字,将字头咬结实,借助咬字的喷弹力,使气息和喉头声带协作一致、动作敏捷。E.先多练顿音、跳音、断音,在此基础上再练习长音、连音。
(2)气少声多:由于气息少,呼出量太小,不能使声带振动,又想唱出大音量,就扯着嗓子干喊、硬挤。
纠正方法:A.首先必须明确“声靠气传”,深深地、饱满地吸气后,先暂时“憋”一会儿,再把气向下“揉”着推一下(就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发母音“u”由此体会气息的支点。B.体会向高处、远处回答别人的喊叫发“哎——!”时的气息准备和支持,并将此感觉用到发声练习中去。练习时要振奋精神,吸气要快而短促,好像大吃一惊或被吓了一跳那样,很快地吸得很深,然后声带闭合,喉头下降到准备发音的位置上,咽喉得到适度调整,下面的“风箱”控制好呼气量,发平稳的长音。这就是老一辈声乐教育家谈到的“惊讶式”呼吸法。C.深深地吸气后,弯腰、躬身,肩、颈、臀都放松;头垂下,行九十度鞠躬礼,边用中强音量,柔和的唱出第一个音后直起腰,平身,脖颈放松,头稍向后靠。由于弯腰鞠躬,腰肌有力地配合动作,有利于找到支点。声音延长时,可用“好像在不断地吸气”的想法,来帮助气息支持住,使声音纯净、柔和,又不费力。
总之,声乐教学中气息与呼吸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声乐教育者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探讨的。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王帕瓦洛蒂说:所有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横膈膜支持声音的重要性……如果你不用横膈膜,嗓音就会消耗尽,说不定有一天,当你真的需要嗓音时,你却唱不出来了。养成良好的、正确的呼吸方法,要靠天长日久的刻苦磨练才能获得。
上一篇:【艺术组】《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反思[ 06-16 ]
下一篇:【艺术组】浅谈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 06-16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