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一高2016级高一年级必修一全册历史测试试卷
命题人:翟达金 审题人:高一历史组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共70分)
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 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 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下列是原始史料的是
A孟子,名轲, 邹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民贵君轻 D.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
2、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3、汉语中“父子”“婆媳”“君臣”“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 B.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
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4、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主要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C.弥补了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D.起到了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5、古人所谓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其教化作用。这一主张的历史渊源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6、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辈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7、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8、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9、梁启超先生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布罗代尔说:“如果历史学消失,国民意识也将因此不能存续,而如果丧失了这种国民意识,法国也好,意大利也好,都不可能存在独立的文化和真正的文明。”两者对于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的共同点是
A.弘扬传统、树魂立根 B.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C.精进学问、海纳百川 D.以古为训、传承祖制
10、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1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12、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历史 ,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 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1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4、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被国王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5、“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陶片放逐法”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 “陶片放逐法”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 “陶片放逐法”肯定被少数人控制 D. 体现了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的弊端
16、万民法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前3世纪,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外臣民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它成为万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
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
17、学者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这说明该学者
A.认为走民主共和之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B.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
C.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D.认识到只有解放民众思想才能真正实现立宪
18、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
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 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
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 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
19、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影响近代国人头发命运的因素有
①政治统治 ②反清斗争 ③西学东渐 ④民族政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的主流是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革命 D.民主科学
21、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2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4、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25、查理一世厉行专制,宣扬“君权神授”,遭到民众普遍反对。而当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时,“数以千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这反映了
A.两种情况都危及君主权威 B.民众既有拥护议会的,也有拥护君主的
C.两种情况都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两种情况都违背了英国的政治传统
26、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激发各阶层改造社会的宏愿,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其共同主题是
A反侵略求民主 B救亡图存 C统治自救 D资本主义
27、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28、“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孙中山的这一表述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②中国人民尚未普遍觉醒
③民主革命思想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④资产阶级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29、1789年,有学者说:“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完善之处,就是不平等的代表权……那些选举代表、要他们为国家制定法律的人,就总体而言,是掌握了土地的人,或组成法人团体而控制商业的人。”材料反映了
A.革命维护了传统地主阶级的利益
B.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逐渐丧失
C.英国宪政的实质是王权专制
D.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30、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国家体制近代化的象征,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依据
A设立总理衙门,近代外交呈现 B开办近代学堂,借鉴西式教育
C设立资政院,筹备责任内阁 D鼓励工商业发展,振兴民族经济
31、(对华鸦片贸易是)“在大不列颠政府的授权与明令照准下,由印度政府完全为了国家的利益,加以鼓励、怂恿与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贸易是英国政府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掠夺活动
B.印度政府为了印度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鸦片贸易
C.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为英国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资金,推动工业革命开始
3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于割地赔款的条款马上答应,但对于中外互派大使等外交事宜却迟迟不肯答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地大物博的心理 B.天朝上国观念的作祟
C.近代外交的不公平性 D.华夷观念的彻底改变
33、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陈独秀意在强调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B.辛亥革命必须全盘否定
C.救国需改造国民精神 D.政治革命已经过时
34、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写道:“战争的一方日本这时已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民族主义使它的政府和人民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起来对付中国;而作为另一方的中国,它的政府和人民基本上是各行其是的实体……中国人民几乎没有受到冲突的影响,政府几乎全部凭借北洋水师和李鸿章的淮军。”作者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国人民族观念淡薄
C.军事技术比较落后 D.北洋官兵贪生怕死
35、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
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B.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二、材料解析题(两个大题,共30分)
36、(原创)比较两幅图,提取有关西周到秦朝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37、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 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 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4分)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4分)
参考答案
BABCB/BCCAB/ACADD/CDADB/CBAAD/BABDC/ABCBB
36、信息:西周实行分封制,以王族为主体,体现典型的贵族政治(血缘政治);2分 集中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突出显示了黄河流域在孕育中华文明中的作用;2分 秦朝实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2分 疆域大为扩展,南方及广大边疆得到开发;2分 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加强;2分 游牧和农耕分界线开始凸显。2分(只要符合图片蕴涵信息,答其它也可以。对四点得满分8分)
说明:秦实现了大一统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等;2分 生产力的发展2分
37、(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答内外朝制度也可)4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6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答内侍机构也可)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4
上一篇:(历史组)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陋见(翟达金)[ 05-31 ]
下一篇:(历史组)宜昌市部分重点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一年级下学期 期…[ 05-31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