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很好地解决古今异意字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语言不断地进行补充和拓展,于是如今我们阅读古文时就会发现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字词,即古今异义字词。这些字词的存在给学生学习文言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以高一语文(人教版)为例,我们会发现若在讲解时结合字词的古文字形式,将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诗经·卫风·氓》中有这样一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其中的“乘”表示的是“登上的意思”,这便与学生日常接触的汉语中“乘”字的意义有很大出入。但如果给学生画出“ ”(甲骨文),即一人站在树上的形状,那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乘即表示(人)登上(树梢)这样的一个动作。
二、能帮助学生辨别形近字意义
1、“既”( )与“即”( ):既表已经而即表示将要。由甲骨文里就能很明显地看出,同样是一人一锅食物。“既”是人屁股和后脑勺对着食物,所以表示吃完了要离开;而“即”是人面对着食物,表示将要开始吃,可说是就餐。所以《烛之武退秦师》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中“既”就是表示“已经”
2、“竟”( )与“竞”( ):由它们的原型里就能清晰地看出,“竟”是个象形字,表示的是一个带着枷锁的人,即原始社会的奴隶,“竟”字中间那一横即源自奴隶身上所戴的枷锁。而“竞”是个会意字,表示两个人争相用头去碰上面的标杆,于是“竞”表示互相竞争的意思。所以《离骚》中的“竞周容以为度”中的“竞”字表示“竞相、争相”。
类似的例子还有:“血”与“皿”“幸”与“辜”等等。
三、有助于一词多音、一词多义字词的语义辨析
以《游褒禅山记》为例,其中有“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其中的“仆”字是读一声还是二声呢?这就得回到古汉字里面。“ ”(一声)表示的是有人拿着棍子抽打前面的人,前面的人因此面朝地而倒下,所以它是动词,表示抽打或面朝地倒下;而“ ”(二声)表示一个臣服者双手捧着盆子为主人服务,所以它是名词,表示地位低下的奴隶。
同文中还有“褒禅山亦谓之华山,……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作者根据发现的仆碑断定“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作者认为“华山”应是“花山”之误;又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华”是“花白”的意思。有些用心的学生可能就会问 “花”、“华”两字的关系到底是如何呢?其实这两个字的关系问题也是个古文字问题。我们还按照“古文字教学法”来进行解读。华,繁体为“華”或“蕐”,金文字形是“ ”,大篆字形是“ ”,从字形看,“華”或“蕐”的上面是“垂”字,像花叶下垂之形,可见其本义就是“花”。可见“华(華、蕐)”与“花”是一对古今字,“华(華、蕐)”字出现较早,“花”字后出。后来用“花”来指花卉之意,华(華、蕐)字用于别意。上述出现的情况就是这两个汉字在王安石、苏轼生活的年代有了分工的明证。”
类似的字还有“行”“且”“阕”等。
四、由古汉字的演变,讲述汉字的“前世今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有一句话曰:“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这句话里面的“因”、“敝”两个字是重点字。我们按照“古文字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则可发现 “因”的甲骨文字形是“ ”,金文字形是“ ”,小篆字形是“ ”,从上述三种字形看, “因”是个会意字,从“囗(wéi)”“大”,“囗”是“围”的古字,“环绕”的意思;“囗”中的“大”是“人”的意思。那么,“因”就像是人被环绕,可见“因”的本义是指人在车席子上。那么由“因”的本义,可以引申为“依靠、凭借、根据”的意思,也就是上述例句中的“因”的意思。
上述例句的“敝”的甲骨文字形是“ ”,大篆字形是“ ”,小篆字形是“ ”,“敝”字左右结构,是个会意字,左边是“巾”和其内外两侧的点,两侧的点是破败掉落的碎片,“敝”的左边看起来就是巾衣破败的样子,右边是“攴”,像手持木棍之形。可见,“敝”本义应为“撕破,敲破”。由本义可以引申为“损害、伤害”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上述例句中的“敝”的意思。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在教学中不时地运用“古文字教学法”,确实可以将一个字的意思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增强了我们汉字的形象性,这样就能能使本来呆板的文言文教学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上一篇:走进古诗词,感悟人生路[ 12-01 ]
下一篇:意象的解读[ 12-01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