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积极加以矫正。与此同时,个体灰色区域也是存在的,在教育教学中应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人的健康状态的活动
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当一个人产生了某种心理障碍并不意味着永远保持或行将加重。只要我我们家庭、社会、学校形成合力,要进行有意识 和无意识敲打,确保健康的心里状态。在心理上形成心理冲突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是可以自行解决的。这就需要教育过程中的不断引导。
二是整体协调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从心理过程看,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协调体,这种整体协调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高度准确性和有效性。事实表明,认识是健康心理结构的起点,意志行为是人格面貌的归宿,情感是认识与意志之间的中介因素。从心理结构的几个方面看,一旦它们不能符合规律地进行协调运作时,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扰或问题。从个性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一个人的个性在没有明显的剧烈的外部因素影响下是不会轻易发生变化的。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看,每个人在其现实性上可划分成不同的群体,不同群体间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有差异的。
三是发展性。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而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现有基础上能够做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追求自身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从而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他们能够进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做到“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如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难以维持,就应该及时予以调整。
2016年6月15日
上一篇:后勤保障 我校存在的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 09-06 ]
下一篇:后勤保障部 学 会 感 恩[ 09-06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