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一年一度,万人忐忑,街巷热议,高考成绩煮沸了整个社会。“如果他的语文也是高分,那状元就是他”、“要是他的语文是三位数,总分就过600了”、“她就差在语文上,只差3分就可以达到重点线”……相信这样的议论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高三的语文老师。我们对学生都寄予厚望,我们希望学生都能做到最好,可遗憾、无奈让我们难以释怀。
总分658,语文119;总分642,语文108;总分611,语文107;总分609,语文99。对于这些高分学生(理科),语文不能不说是他们的噩梦。相信他们也明白语文左右着他们的名校梦,他们也肯定刷过不少题,他们应该是语文老师结对帮扶的重点,年级名校突破的希望也非他们莫属,可为什么关注不能成为欣慰,担忧终成了遗憾呢?我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语文养成教育的缺失问题。
语文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现在成功学盛行,但急功近利的思想在语文学习上是不甚奏效。有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男生,高一高二一直不怎么重视语文,到了高三才惊骇语文的掣肘问题,加之今年高考改革,主观题的负分增加,使得练了两年多的熟识卷型变得恍惚间不明真相,惯常的搞与不搞不会有多大差距的思想受到冲撞,频繁的大小考呈现的差距渐大的客观现实使得一些理科英雄心急如焚。学校这一届的理科榜眼高三幡然悔悟,立志“投资”语文,高三上学期每星期一套题,下学期也跟状元在大小考中较量语文,结果高考一锤定音时又被打回原形,108分。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语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熏染的过程,语文能力是日积月累的沉淀,想在短时期内提升语文能力只能是美好的愿景。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行为习惯,即语文的养成教育。只有遵循熏陶渐染、积淀涵养、感悟体验、运用提升等语文学习规律,才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习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工具在于运用,能力重在训练。一个具有语文素养的学生,一定拥有爱读书、勤写作的习惯。除了教材别无阅读的学生,绝对是语文学科问题学生;除了作文从不主动练笔的学生,其书面表达能力肯定幼稚低下;课堂上不爱交流的学生,其情感体验和认知态度是存在一定障碍的。虽然素养很难看出来,素养不是刷了多少题、进行了多大强度的训练,它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因为它已内化为一个人的个性和人格。
上一篇:[高三语文组]以养成教育观照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06-30 ]
下一篇:【艺术组】个人专业技能——声乐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06-30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