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多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在讲课时我用录像《中国地形》导课,即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五种地形知识类型,为学习我国的地形知识打下了基础;又通过录像中的解说“地形对气候河流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学习我国地形的重要意义,就是能用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在新课程下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基本理念。这短短的1分钟的录像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这一节课的学习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简洁明快,令学生耳目一新。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1、读图、析图,使学生能力更强。要想使学生摆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读图和析图时间去获得知识,在分析我国地势特点时,我先出示了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读图从整体上去分析我国地势的特点,对我国地势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又通过沿32°N的地形剖面图结合4个问题:(1)、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2)、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是多少?(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第几级阶梯上?(4)、我们学校位于哪一级阶梯?然后让学生分析剖面图来得出结论。学生析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形成的过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绘图、解图使学生思维更新。绘图是读图的提高和再创,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办法。在讲我图地形特点之一——山脉纵横分布这个重点时我让学生在课本中“看到了什么”在图中“找到了什么”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把我国主要的山脉按走向画出来,并且边画边记,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不仅掌握了山脉的名称及其位置分布,而且发现了一些分布特点,找出了山脉的记忆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思路清晰,设计新颖。
在讲《中国地形》这一课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我国的山脉→分析出山脉是地形骨架这一特征,引导学生找出“骨架”的中间是“地形区”,分析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特点,又由地形看地势而分析出中国地势的特点。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理论联系实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改善和优化了整个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联系的能力。
虽然这节课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令人遗憾之处,如果让我再讲一遍,我除了发扬上述优点之外,我还会努力做到:
1、在授课过程中,更好的调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把思维拓展“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作为课后讨论题展示给学生,这样就在新课结束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深化地理学习兴趣,还可以与导课录相中“地形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呼应。
2、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口头上的赞许和掌声之外,我会比现在用更多的手段来激励学生。如把学生画的优秀的山脉图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给全体学生,既表扬了个体,又让其它同学有了学习的榜样,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3、无论在导课还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中,我会更注意用恰当、优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不会因一节课的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一节课的失败而气馁,一切为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其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节课都能精益求精,将是我不懈的追求。
上一篇:【高二地理 柯山兵】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 06-24 ]
下一篇:为有源头活水来(一)[ 06-25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