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软件2018|ManBeTx最新动态|ManBeTx移动版

风驰电掣般的滑行速度和一板一眼的技术动作非常到位,可惜艺术表现力欠缺。他要为自己的责任区送200多份报纸、十几份书刊、还有不确定的快递包裹,送完山下的邮件之后,剩下的就全靠自己的肩膀扛到大山深处,平时上山包裹的重量都在20多公斤,最多时能有30公斤左右。就这样,比赛结束了。新时代,新动力。

【2016届高三历史核心考点疯背狂记】 【李俊武】

作者:李俊武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3日
 

    2016届高三历史核心考点疯背狂记

整理:李俊武          审核:涂天龙、邓尚华、翟达金

 

一、【中国古代史】

【核心考点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春秋战国趋向瓦解,对后世影响深远(如,祭祖、祠堂、姓氏、族谱、重男轻女、人口失衡等)。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春秋战国瓦解,诸侯争霸是现实表现。

【核心考点2】 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汉初)、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演变总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汉初及唐后期至宋代建立前地方分权严重,宋初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核心考点3】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成熟。

   (3)三省制的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核心考点4】 古代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出现并推广、汉代普及)。这种耕作方式决定了中国古代基本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男耕女织为主要组织方式,推动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2)土地制度: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属于土地国有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春秋战国瓦解。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消失)、农民土地所有制(政府赋役主要来源、1956年初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消失)。北魏孝文帝改革至唐中期的均田制是在不触动现有土地所有权基础上、旨在增加政府赋役收入的土地制度,但不能真正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核心考点5】 唐宋元明清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1)从西周至唐:①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草市)和夜市开始出现。

   (2)宋元明清:①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市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发展。②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③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3)经济政策: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末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核心考点6】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2)战国时期: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②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③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二、【中国近代史】

【核心考点7】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影响: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特征:①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的特征;侵华主要国家是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强的英法美等国。②甲午中日战争及甲午战争后的侵华,反映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侵华国家增多;主要是从瓜分中国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核心考点8】 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经济危机、国共对峙、欧美纵容提供了契机。“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2)全民族抗日: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打乱了日本侵华战略布置。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共同抗战。

  (3)意义: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复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核心考点9】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北伐战争为军事顶点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

  (3)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核心考点10】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点、原因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它大体经历了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快速发展(民国初年)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初期)、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段。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政府政策、列强侵华、革命运动与战争、实业救国思潮等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核心考点11】 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1)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

  (2)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为主体内容的三民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形成了完整的革命理论,将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次深入一步。

  (3)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接受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帮助,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三、【中国现代史】

核心考点1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

  (1)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政协会议在1954年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能)。1954年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两部法律文献: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初期的临时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国家(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核心考点1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1)国际背景:冷战对峙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2)外交方针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基本内容包“另起炉灶”(不承认旧政权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废除特权)”、“一边倒”(冷战形势下冲破孤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3)重大外交成就:先后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和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并推动会议的进行,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的外交奠定了基础。

【核心考点14】改革开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中国的重要转折点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不变,经营权下放)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扩大企业自主权,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劳分配、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制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5)对外开放:先后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核心考点15】邓小平理论与思想解放

  (1)两次思想解放: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 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思想错误。1992年南方谈话从理论上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2)邓小平理论: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中共十五大写进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

 

四、【世界古代史】

【核心考点16】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实质

  (1)发展历程: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为民主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抽签产生五百人议事会,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陶片放逐法旨在维护民主,却容易导致民主的滥用。伯利克里为了鼓励参政发放津贴。

  (2)特点:①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和法律至上的特点。②它是一种原始的小国寡民的产物,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是成年男性公民。

  (3)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的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和政治权利。

【核心考点17】 罗马法的演变、内容及特点

  (1)罗马法经历了《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历程。

①《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标志着罗马公民法的诞生。 ②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习惯法等。③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等。

  (2)特点:①罗马法律的历史悠久以及罗马的不断扩张,促使罗马法律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又有鲜明的阶段性。②罗马法倡导平等、正义、理性、法律至上的原则。③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④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渗透自然法的思想。

(3)实质:维护罗马统治者利益,保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权利的奴隶制法律体系。

 

五、【世界近代史】

【核心考点18】 英国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可以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核心考点19】 法、德代议制的确立过程、特点

  (1)法国: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制;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②特点:共和派与保守派长期反复斗争,历程曲折漫长。

  (2)德意志:①过程:1871年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②特点: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核心考点20】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国际贸易日益重要,需要建立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材料,使世界贸易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3)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手段的改变,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

   (4)19世纪中后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核心考点21】 人文精神的起源、兴起、发展历程及特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 (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具体各不相同。(1)古希腊人文主义突出人自身,突出人的作用。(2)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3)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4)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

 

六、【世界现代史】

【核心考点2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1)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种力量重新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核心考点23】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是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税,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核心考点24】 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①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②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③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④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核心考点25】福利国家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付出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福利国家制度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核心考点26】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和经济全球化

   (1)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主要有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①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合作程度最高,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渡。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体现了南北合作,由大国主导。③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各成员差异最大;松散性、开放性,合作程度较低。

   (2)经济全球化:①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发展的推动;交通和通讯手段进步,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实质是发达国家新一轮资本的全球扩张。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陆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