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底色,一生的奠基
——阅读,语文的根本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李 文
阅读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下面这些人这样告诉我们:
广为流传的《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清代人孙洙)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说:“我可以武断现在的中学毕业生能通中文的,都是自己看小说看杂志看书得来的,绝不是靠课堂上及几本古文选本得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我幼时失学在家,反复阅读家兄使用过的《文学》课本,感到受益很大。我最初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就是那几本《文学》课本培养起来的。”
以上的论断,虽然因为各人的实际情况不同,难免有偏颇之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就传统的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的培养,阅读能使人善听、会说、能写,阅读就仿佛树的根和叶,吸收水分、营养、阳光,促进生命的成长。
就中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正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人的个体生命的“童年”,在这个意义上,中学校园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是一个“精神之乡”。而中学生活与人际关系的相对单纯,无邪,明亮,充满理想,就使得中学时期更是人生中的“梦之乡”,它不可重复,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神圣记忆。一个人有,还是没有这样的神圣记忆,是大不一样的。中学阶段开始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有梦幻色彩,但却会为终生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
就语文学科的价值来说,语文教育在构造学生精神家园方面,确实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在中小学所有的课程中,语文课所担负的传播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功能是首屈一指的,而文化正是语文课的“内核”。这就是说,语文课主要是通过人类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来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而这样的传承又主要是通过对书籍(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尤其是对经典的阅读来实现的。
阅读如此重要,但目前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统计出来的中国人每年平均的阅读书数成为我们的羞耻,各大书店畅销的远非经典的各种教辅资料大行其道,教人成功之道的励志故事,甚至厚黑学的作品触目皆是:物质战胜了精神,急功近利、目光短视甚嚣尘上。这个社会很难容得下一张书桌。
“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多年前的一个论断,依然让我们思考,在学生最关键的成长时期,为什么语文没有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遑论读书的兴趣和审美的意识。当这些曾经的学生离开了学校以后,为什么很难再拿起书本。
如果说教育过程的本质为引导和激发,那么作为教育施行过程的主体,老师在语文学习方面要起到至关重要的领路人的作用。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中,语文老师如何烛照学生寻找他们的精神之路,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把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阅读种子课,善待,呵护,细心培养,使它们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发芽。把这些课文作为阅读种子课,一是因为学生在目前的教育考试环境中,阅读空间狭小,阅读时间被大量挤占,因此学生手上为数不多的课文要像对待手中的最后几粒粮食一样珍惜;二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品味,也许教材中的几篇课文就是他们面前最有营养的几道食物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入选教材的篇目大多堪称经典,无论是艺术技巧还是思想情感,在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兴趣方面都值得学习。
但目前的语文课堂,有一种语文教学届流行已久的通病——“语文课上与不上一个样”。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感悟和收获,老师经常在学生理解的地方反复地讲,学生渐渐缺乏阅读的兴趣,甚至忽视语文本身的作用。著名学者孙绍振说:“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获的东西来。”这就要求语
美国课程专家威金斯设计的“智慧阅读流程”把阅读分为六个步骤(1、感知,2、移情3、领悟,4、内省,5、评价,6、审美),很科学地指出了阅读遵循的基本步骤,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很多的阅读,大多浅尝辄止。因此,只有研读,用自己的深度和高度带领学生一起进入语言的深处,才能发现语言之美,思想之美,文化之美。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语文的尊严。
台湾著名的艺术家、作家蒋勋的说《红楼梦》、说唐诗、说宋词系列作品就是建立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上,阐释经典,不知引起多少人的共鸣。又譬如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风靡一时。蒋勋说:“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语
二是在课本之外自选教材开发课程,把语文课堂和课外阅读打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语文教育的根本规律是“举三反一”,而不是“举一反三”。语文学习不太类似于“科学化”的数理化学习,可以举一(如例题)反三(做习题),“举少”而“胜多”。语文学习常常是“举三”而“反一”,“举多”而“胜少”,“举十”才“反三”。
前几年,我偶然看了凤凰卫视播出的《百年语文——课文的秘密》。这是凤凰卫视记者陈晓楠对《青春读书课》的编者、深圳市育才中学语
又比如,与
莫言大声疾呼:“我想,中学语文课,起码应该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李希贵在《语
而且这位曾经的语
上一篇:项目组阶段性思考[ 03-30 ]
下一篇:2016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03-31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