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它的核心素养重在突出其双重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其工具性主要强调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这四种技能之中,阅读为重中之重。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英语语言技能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信息输入的一种主要手段,其对语言信息输出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对听力的进一步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应对英语高考时,我们常说“得阅读者,得天下”。
《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标准,抓住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的概念涵义极广,英语教学中是指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通俗地说,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才能恰当地、得体地去理解和运用那种语言。
一、利用读前的导入,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每一篇阅读文章之前都会有热身(warming up)和读前(pre-reading)部分。热身部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看图讨论、情景听说、思考问题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对该单元话题的思考。读前部分一般是提出若干个问题,问题不仅与单元主题有关,而且与下一部分的阅读材料内容紧密联系。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将两者有机结合或是进行删减补充后形成阅读课之前的导入部分。其实,不论这两者是以什么形式出现,它们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教学时对学生加以适当地点拨,就会对学生产生显性的影响。
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Music中的热身部分呈现了如下图片,展示了八种为大众所熟悉的音乐形式(古典音乐、摇滚乐、管弦乐、说唱乐、民族音乐、爵士乐、乡村音乐、合唱音乐)。学生通过图片中音乐的表演形式、乐器搭配、代表人物和乐手风格等识别音乐的类型。而与之匹配的音乐片段和三个问题从了解学生自身对音乐的感觉、音乐知识的认识和喜好三个维度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审视、理顺思路的机会,为过渡到中心话题做了一定的铺垫。这个导入部分无需花太多的心思,仅需将图片、音乐和问题有机结合就会让学生步入音乐的世界,无需多言,学生自然而然就已经受到了文化的熏陶。
二、利用阅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的编写,“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话题范围广泛,如科技、航天、地理、名人、医学、环保、自然、新闻及文化遗产保护等,体现时代的进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要求。这些阅读文章还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教育的内容,力求实现英语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课文既包含丰富的中国本土文化(如介绍中国传统的春节、端午节和七夕Book3 Unit1,介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巨大的贡献Book4 Unit2等),又蕴含了大量的英语国家文化(如介绍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Book3 Unit1、西方艺术Book6 Unit1等)。在学习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文化意识的渗透主要从文章思维模式、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剖析和了解作者意图等方面的探究中得以体现。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
人教版选修六第一单元Art的主题阅读文章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主要介绍西方绘画史。文章开头阐述导致艺术发展的因素: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信仰。随后文章介绍了主要的西洋绘画艺术流派:中世纪绘画主题主要与宗教有关,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宗教的色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主题从宗教转向人与自然,绘画手法更为现实;十九世纪晚期出现了印象派艺术画家,他们善于捕捉瞬间作用于物体的光和影;现代艺术的开端。
在精读每一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之后,学生会对每个时期绘画的主题和绘画的风格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对其绘画特点进行描述,进一步加深对每个时期绘画风格的理解;也可以适当地拓展每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例如十九世纪晚期出现的印象派是欧洲的工业化导致巨大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或是将同时期中国画家及其作品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来感受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别和相似。
三、利用读后的拓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进行完阅读课文的教学后,教师通常会适时地进行一下延伸拓展的活动,以便检查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程度。这些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难句释义、正误选择、问题讨论、写出要点,甚至是进行指向性写作操练等。教师可以凭借这些手段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平台,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Healthy Eating主要通过讲述王鹏和雍慧开饭店的不同风格、经营的不同菜肴以及顾客对不同食品的不同反应,反映了现代人对饮食的关注和对时尚的追求。这样的编排有别于惯常所采用的分类说明的介绍方式,读起来引人入胜,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情节中轻松学习健康饮食的知识,领悟膳食平衡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在完成阅读课文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将话题延伸到中国饮食的文化或者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利用ppt给学生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所吃的食物的图片,诸如饺子、汤圆、月饼、粽子等。然后利用问题启发学生:when do you usually eat the food? 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e food?接着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种食物,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某些食品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词汇),相互合作,写出这些食物的制作过程。为了让学生的写作更有条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向性的引导,给他们一个框架支持:
In China people usually eat ______on ______. To make______, we need ______.
First,______. Then,______. Next,______. After that,______. Finally, ______.
Now it’s time to______.
这样一来,就将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跟这个延伸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比让学生单纯地写某个日常食物如蛋炒饭、西红柿蛋汤等的做法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学生在这个讨论、收集材料去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入相关目的语言文化背景的介绍和渗透时,必须注意的是应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即以课本为中心,开辟课外阅读课堂,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网站等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同时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学中的各种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综合性地、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运用背景知识,以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任何语言都是和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不了解文化,只知道词汇和语法,并不能算真正的学会了语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通过文化意识的渗透,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同时给学生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使他们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制度的国家的人们和谐相处,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从而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师的成长——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03-30 ]
下一篇:【艺术组】培养学生的“三种习惯”[ 03-30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