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所涉及的科学家的主要成就选编
邬 亚 祥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必修一第1章)
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2、(★★)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维尔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必修一第4章)
4、欧文顿(★★):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5、(★★)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6、罗伯特森(★★):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静态模型)。
7、(★★)1970年,科学家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蛋白质,融合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均匀分布。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8、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光合作用的发现(必修一第5章)
9、(★★★)萨克斯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然后,他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0、(★★★)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他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的部位。证明叶绿体释放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恩格尔曼还做了一个实验: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证明
11、(★★★)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2、(★★★)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四、遗传(必修2)
13、(★★★)孟德尔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假说是指对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析现象进行解释,有以下要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演绎推理指的是测交实验。)
14、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减数分裂,发现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并由此提出了萨顿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15、(★★★)摩尔根:以红白眼果蝇为材料,用假说—演绎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后来和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证明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6、(★★★)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17、(★★★)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18、(★★★)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同位素标记实验 32P35S)
19、(★★★)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后又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同位素标记法 密度梯度离心),
20、(★)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之后科学家又补充了RNA→RNA和RNA→DNA两条途径。
五、生物进化理论(必修二第7章)
21、(★★)拉马克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打破神创论,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33、(★★)达尔文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必修三第3章)
34、(★★★)达尔文通过实验提出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向光性弯曲。
35、(★)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6、(★)拜尔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7、(★★★)温特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38、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 — 生长素。
七、种群与生态系统
39、(★)高斯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40、(★)林德曼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上一篇:怎样抢篮板球[ 03-29 ]
下一篇:生物第二轮复习的几点思考[ 03-29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