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软件2018|ManBeTx最新动态|ManBeTx移动版

不过韩联社分析认为,(美方)正在对金正恩新年讲话中的“对话”和“核按钮”这一两面性发言中所包含的意图,进行缜密分析并观察其变化。该连连长刘源的一番临时动员,又重新将大家的练兵热情推向燃点……严屹宽《虞美人》MV深情吟唱宋词严屹宽《虞美人》呈现民国虐心往事严屹宽《虞美人》再现纠结虐恋严屹宽深情吟唱《虞美人》>>>点击观看严屹宽《虞美人》MV新浪娱乐讯1月23日消息,日前,严屹宽[微博]为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楼又东风》演唱的主题曲《虞美人》曝光了最新MV。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召开。对此,香港中评社发表评论称,和平诚可贵,没人愿意发生战争,绿营尤应思考,台湾究竟有多少人愿为“台独”而战?蔡英文在记者会提到的“新三不”,两岸关系不会暴走、不会僵住,不会不相往来。

【高一地理 杨书华】必修一部分地理知识要点梳理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4日
 

必修一部分地理知识要点梳理

高一地理备课组   杨书华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等,统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也是天体。

2、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4、太阳系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太阳质量巨大,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5、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地球的左邻右舍是金星和火星

6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星球。其原因是1外部条件:八大行星和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

2)自身条件A、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B、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其引力可以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地球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条件;C、地球上有液态的水

7、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与太阳辐射有关。

8、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穿过的大气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越少,太阳辐射量越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弱;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如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大气中的云量少,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如我国西北地区)。

9、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的原因1) 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辐射2)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10、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难以扩散;多阴雨、云雾天气,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

11、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称为太阳活动。它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其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1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影响气候,如世界降水的变化与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1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围绕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周期

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方的角速度都相等。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都较快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都较慢

轨道面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关系

                 黄赤交角--

23°26′

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水平运动物体偏移

昼夜长短的变化、正无太阳高度的变化

14、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15、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线叫线;由夜进入昼的界线叫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1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间叫地方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4分钟

17、地方时计算地方时=已知时间 + 经度差×4分钟÷15°(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东边用加,西边则用减;经度差: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18、时区的划分:经度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从零时区(中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东12区和西12区合在一个时区,共同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但日期正好相差一天东12区是地球上最早迎接新的一天的时区,西12区最晚迎接新的一天的时区。因此,从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日期要减一天从西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要加一天

19、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所在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间,叫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20、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中央经线的度数为时区数×15°;已知某条经线的度数,判断是否是中央经线,则能被15整除的经线就是中央经线。

21、已知某经线,求该经线所在的时区:经度数÷15  余数大于7.5°,商+1;小于7.5,舍去。

22、区时的计算区时=已知时间 + 相隔时区数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东边用加,西边则用减;相隔时区数:同号相减,异号相加)

23、国际标准时间零度经线的时间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24、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水平运动物体会发生偏移。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纬度越高,偏向力越大;赤道上偏转。

25、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是北半球的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越长,越短。夏至日(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全部是极昼。(3月21日——6月22日,北半球极昼范围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6月22日——9月23日,北半球极昼范围又从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自秋分日至此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12月22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全部是极夜。(9月23日——12月22日,北半球极夜范围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北半球极夜范围又从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6、归纳小结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就长夜就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就变短。

27、昼长计算:1)已知日出和日落时间,昼长=日落-日出;2)已知日出时间,昼长=(12-日出)×23)已知日落时间,昼长=(日落-12×24)已知昼弧的度数,昼长=昼弧÷15

28、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已知昼长,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日落=12+昼长的一半。

29、同一纬线上,昼长、夜长、日出、日落时间都相同。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

3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所以有两次最大值。

31、正午太阳高度计算H(正午太阳高度)=90°- 纬度差(直射点纬度与当地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纬度:夏至日—23°26N

                                冬至日—23°26S

                                春、秋分日—0°

                           经度:地方时为12的经线

33、日期分界线: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点钟的经线

34、北温带国家四季的划分345三个月为春季678三个月为夏季,       91011三个月为秋季1212三个月为冬季。

35、五带的划分: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个热量带。其中,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南北极圈

36、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在莫霍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7、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38、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38、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削弱(大气吸收或反射),剩下的一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地面增温后,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使大气增温(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后,又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还大地),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主要与云量多少有关。晴朗的天气,大气的云量少,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被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就多;阴天或多云天气,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被削弱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就少一些。(如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同样,大气逆辐射也与云层厚薄有关,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就是大气逆辐射强的原因;而深秋和早春,霜冻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大气逆辐射弱的原因。

39、小结: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40、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4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42、规律总结:在热力环流中:1高压和低压都是指同一个水平面上不同的地方相比而言;

2)对同一地点而言,近地面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的气压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正好相反

3)大气的垂直运动:近地面冷——气流下沉——气压高;

                   近地面热——气流上升——气压低

4)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5)气压低的地区,以上升气流为主,多阴雨天气;气压高的地区,以下沉气流为止,多晴朗天气。

6)等压线向上凸,表明该地气压比同一海拔高度的气压高向下弯曲,则说明该地气压比同海拔的气压低。(凸高为高,凸低为低

43、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城市热岛效应——近地面气流总是由郊区流向城市。

44、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的直接原因。

45、风力大小判断:在同一幅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不同的图幅中如果图幅大小相同气压差相同比例尺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如果图幅相同比例尺相同气压差越大的风力就越大。

46、风向: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7、气压带和风带:全球共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画图识记)。赤道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极地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西风带—气流从低纬流向高纬—降水多;信风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降水少极地东风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降水少

48、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向移,冬季向移。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降温的速度快于海洋因此,北半球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一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高压切断,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欧大陆的低压切断,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蒙古——西伯利亚4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

49高压是冬季风的源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夏季东南季风的源地。

 

50、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比较项目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风

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

源地

太平洋

印度洋

冬季风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干燥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蒙古—西伯利亚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南亚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5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主要特征

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的信风带内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干季(冬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之间的大陆东岸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雨季(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旱季(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西部

全年炎热干燥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25°——北纬35°之间的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

温带大陆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中部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

终年受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

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单一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受单一风带影响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53、几种气候类型的比较

1)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同: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异:热带季风气候的年降水量大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变化具有突变性,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化具有渐变性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同:夏季高温多雨

                                 异1月平均气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大于0℃,温带季风气候小于0℃;年降水量:亚热带季风气候比温带季风气候,雨季也

5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反气旋

55、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分冷气团和暖气团两种。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的交界面。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锋面与锋线统称。

56、冷锋与暖锋比较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锋面移动方向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符号

 

 

 

天气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天气晴朗

特征  过境时

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降水部位

主要在锋后

锋前

降水范围

小(窄)

大(宽)

锋面坡度

较陡

较缓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寒潮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春雨

 

 

 

57、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速度缓慢,或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天气,这种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叫准静止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六、七月间的梅雨、云贵高原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冬半年有“天无三日晴”)。

58、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低压槽、高压脊:等压线闭合,若中心气压高于四周—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低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

 

 

 

 

59、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比较

 

气压状况 

低 压 

高 压 

气流状况 

            气旋

反气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 

           中心气流上升

       中心气流下沉

水平方向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

天气 

中心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对我国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60、全球气候变化:19世纪末至今,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61、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一是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二是森林被毁。

6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危害:一是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低地国家和岛屿;二是导致全球的降水和干湿地区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

63、控制全球变暖的对策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2)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3)加强国际合作。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陆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