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究竟是虚的还是教学纲领?毋庸置疑!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视。
比如“过程与方法”,到底如何真正作为目标来落实?结合2016年分课后的高一教学实践谈谈不成熟的做法。
先说“过程”。“过程”顾名思义也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它应该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精心准备的环节。我个人认为它既是教师要达成的课堂目标,也是教师要借以达成其他的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实际中,对 “过程”--备课上课的做法:
⑴预习中给足时间阅读文本,让学生充分感知和接触学习材料,只有充分感知才能为下一步学习质疑奠定基础;提示学生把目录,单元提纲,单元建议,正文,插图,学思之窗,历史纵横,本文要旨,正文注释,课后检测,课后延伸等等所有信息都要读到。
⑵让学习真正的发生于学习者身上。本人认为这是高效课堂下“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教师务必要一改自己是行家专家,包办提问权,致学生于“被学习”“被提问”状态的状态。新课程目标十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包办提问权,置学生于“被学习”“被提问”状态,长此以往,从近处说必然会造成学生缺乏质疑的能力,从远处大处说会造成学生未来缺乏创新能力。
(3)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形式,学习成果展示形式,学习成果考核检测方式。
如成果考核检测方式:
口头个人检测,默写,小组展示,可是检测,都予以等级或者分数评定。
再说 “方法”。
方法主要指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学科基本学习方法。在新课改下方法的内涵也有了变化,以前我们的“方法”是指获取材料的方法,而现在是指 “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方法”。其中强调的就是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应有取舍的能力,教师指导下应用材料解决问题时呈现的形式,程序,手段等等。
提出的问题谁来解决? 如何解决?做法是:
一般问题讨论交流,自行解决;展示分享,相互质疑;较难的问题,指定给学习能力强的人完成,如:21课学习延伸内容,一般学生无法完成,我采取了指定学生准备---指导指定学生完成任务的途径与方法,然后与全班交流,既满足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要求,又在本学科学习中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作用,以提升班级学习本学科积极性。交流中遵循全员参与有效监测,分层检测,有奖励有惩罚的原则;程序上要坚持:
先预习----再提问题---先讨论---再展示问题---先自学---再互学交流---先组内交流共识---再全班分享。
获取信息的途径、形式、手段除了教材,以往学习经验,资料,互联网,还有老师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补充资料,如视频,历史原始材料,实物等。
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是教师要达成的课堂目标,也是教师要借以达成其他的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高效课堂是否高效,也与教师过程与方法的选择有直接关系,理应成为我们不该忽视,而精心准备的环节。
上一篇:【历史】初分科后的高一历史教学(1)(蔡玉珍)[ 03-23 ]
下一篇:【历史】关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问题”(代述文)[ 03-23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