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组 黄媛
一、目标把握
《外国小说欣赏》是在学生完成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适当地勾勒外国小说史的轮廓,简单介绍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以及诸种流派,最终目的是了解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桥边的老人》是《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要求是: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和题旨呈现的关系;4.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二、教学设想
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是《外国小说欣赏》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第一课,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揭示战争的残忍、罪恶。然而作者在构思取材上,却非常巧妙和独特,它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桥边的老人》篇幅短小,笔法简练,但是意蕴却很深刻,叙述角度也很具有代表性,所以结合单元要求和文本特点,该课的教学主要抓住对海明威的这篇小说语言的品读及其创作风格的了解,重在培养学生欣赏外国小说的能力。
《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非常典型的一部短篇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内容朴实但不乏深意,非常符合海明威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冰山理论”。我就依照这一理论,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老人的心理变化、思想情感以及小说的主题应该是本课的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不能太琐碎,一琐碎往往没了重点。所以整节课就围绕着“我”与老人的对话,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问题也紧紧围绕文本提出,这对于学生关注文本进行阅读,进而为理解主旨提供了帮助。在兴趣培养,解读方式方法上对学生有积极影响。
三、教学目标
根据我的教学设想,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了解作者海明威及其代表作,积累语言基础知识;2. 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及其作用;3.品味语言,体会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情感,初步理解“冰山理论”;4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四、过程预设与生成
我将过程预设为四各板块:整体感知、深入探究、难点突破、小结归纳。
在情境创设中,我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对作者精要的介绍引入课文。
深入探究中,通过品读语言分析人物内心世界,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方式仔细揣摩人物内心。
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两个学生提出相同的疑问:老人说“政治和我不相干”是什么意思?在展示课的过程中我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适时添加了难点突破的环节,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疑难。
五、课后反思
第一,不要拘泥于导学案。预习的过程中,同样要关注学生问题的生成,展示时适时调整;
第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之前学生做了预习,导学案的完成情况比较理想,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重难点问题的探讨挖掘不够;
第三,一堂课不要贪多求全,展示要突出重难点。我的这节课重点问题的探讨还可以多给些时间,多引导学生对文本做深度挖掘,而我为了保证环节的完整性,对重点问题探讨有些粗糙,或许我应该多些牺牲精神,宁缺毋滥。
上一篇:《蜀道难》赛课反思[ 03-11 ]
下一篇:高三元月调考语文思考[ 03-11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