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过程评价系统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背景】
我校生本课堂实施四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生本课堂过程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全校师生的共识,但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表现跟他的能力发展、成绩提高的量化关系是怎样的?每个环节对不同学科的影响有多大?现有的过程评价方式有两点不足,一是过程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跟能力的量化关系不明确;二是负责记录过程表现的同学工作量过大影响了学科学习。如何改进评价方式?以副校长张敏为首、综合实践专职教师杜庆联负责联络的不同学科老师决定共同探究这个课题。
【课题意义】
为我校生本课堂过程深化发展提供量化数据分析;为学生积极参与生本课堂过程提供帮助;解放为小组评价做记录的学生;在我校普及推广使用《生本课堂过程评价系统》;促进我校生本课堂深化发展。
【参与人员】
张敏、邹娟、廖庆波、江艳萍、康永和、杜庆联
【预期方法】
实验观察、统计分析、聊谈鼓励
【任务分工】
张敏:宏观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运用评价系统记录学生在数学生本课堂各环节中的表现数据;研究生本课堂“学案、板书、展示、质疑”环节对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影响。
邹娟:运用评价系统记录学生在语文生本课堂各环节中的表现数据;研究生本课堂“学案、板书、展示、质疑”环节对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影响。
廖庆波:运用评价系统记录学生在物理生本课堂各环节中的表现数据;研究生本课堂“学案、板书、展示、质疑”环节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影响。
江艳萍:运用评价系统记录学生在英语生本课堂各环节中的表现数据;研究生本课堂“学案、板书、展示、质疑”环节对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影响。
康永和:运用评价系统记录学生在地理生本课堂各环节中的表现数据;研究生本课堂“学案、板书、展示、质疑”环节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影响。
杜庆联:研究生本课堂过程评价系统;联络各学科研究老师;撰写结题报告
【活动计划】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每阶段有相关研究任务和成果交流。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参与研究的个学科老师研究确定统一的《生本课堂过程评价系统》实施办法,做好原始记录,每月月考之后交流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提出改进办法。
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参与研究的个学科老师重点研究学生在生本课堂每个环节中的表现跟学科能力的量化关系,每月月考之后提交数据分析,交流看法。
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7年6月)参与研究的各学科老师重点研究在生本课堂各环节中表现不足的学生转化问题,每月月考之后提交学生转变的数据分析,交流看法。
【预期成果】
完成过程评价系统软件;各学科课堂过程环节对学生能力影响的数据及应对策略建议(结题报告);实施过程原始材料册(过程资料装订);各学科依据数据对学生转变的经验体会(论文)。
上一篇:高二数学----数学兴,学校兴[ 01-12 ]
下一篇:对语文课堂的思考[ 01-13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