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文综高考结束,总会有学生哭丧着脸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三年的历史算是白学了!感觉考的东西和历史书没什么关系!”每至此刻,我特感愧疚,于是内心发誓:一定要好好研究,绝对不能让学生白学!可是,轮到下一次高考结束,任然还是有学生如是对我说!我愧疚、纠结,无语,陷入深深的反思……
反思近几年的历史高考,固然有新高考能力立意的变脸,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但更主要的还是我们历史教师思考不够,变脸不大,研究不足,创新不多。反思我们的过去,思索我们的未来,我个人以为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复习这是每个高三历史教师必须探索的主题。
一、 大胆整合教材、有效取舍,形成更适合学生真正把
握“历史”的校本教材。
新课改实施以来,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共推出了四套新课标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四种版本教材虽然都“以课标为中心”编写,但由于参编人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史学修养不同、占有和选取的史料不同等原因,导致四种版本教材的素材取舍、内容详略、语言表述甚至史学观点等方面有较大出入。因此,新形势下的高考(尤其是全国卷)不可能以某一版本的教材为主,高考考的是“历史”而不是“历史书”。高中新课程考试评价方式的一个重要变化即是从考查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向考查历史课程的知识转变,题目中的历史知识只要不超越课程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范围就都可以算作是历史课程知识,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命题标准。
所以,当下的高考,就是把几本教材横流倒背亦不一定可以及格,更不要说得高分了,所以,死教教材、死学教材,只可能思维僵化,无法应对现在的高考。在日常教学中我感觉学生最欠缺的就是历史时间概念不清、阶段特征不明,这与当下的历史教材按照专题体例编写有直接关系,新教材编写者过高估计了我们的学生,以为他们历史基础很好,殊不知他们其实什么也不清楚。为此我认为我们当务之急是首先要按照通史体例整合教材,编写导学案,这样才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系统了解掌握历史。其次,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带有指向性、目标化的知识点要求。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了解”、“掌握”、“知道”、“列举”、“概述”、“简述”、“说出”等要求,都是最基本的史实或基本线索,应将这些知识点按其重要性进行取舍,对于主干知识要求学生切实加以掌握,对照“三维目标”,明确把握每一课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说明),使学生明各课内容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认识什么、体会什么、拓展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学习效率。此外,要准确对待必修、选修模块。要明确教学侧重点,根据必修、选修模块所占分值,突出必修模块的主体地位,选修模块要突出重点,不在琐碎的知识上下工夫,在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等方面有所侧重。最后,还要研读四种版本的教材,找出它们的“交集”与“并集”,形成多位构架。
二、大胆转变观念,破除传统教材观、师生观。
现下的高考,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均以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考查学生的阅读、解读信息、比较、分析、理解等综合能力。而历史史料浩如烟海,高考命题常命常新,材料引用从不重复,高考题目不可能出现原题陈题。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编写导学案时就把教材内容当做材料,然后以此为背景材料设计一系列问题链,让学生去自主阅读教材解读问题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教材又能够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复习时,不要只把教材当教材,而要把教材当材料使用。在新万博软件2018
的背景下,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在新高考中,命题大量引入教材外的新材料、新信息,以此来考查学生新情境下提取信息、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重新整理新情境下历史线索、运用知识处理新问题的能力。试题涉及的知识运用层次逐年提高,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史料教学,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应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内容。史料的使用要通过问题引导,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史料,使用史料解决问题,其实质是运用知识在新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对新情境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从而得出历史结论,这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能力、构建历史认知平台、拓展历史学习空间,可谓先天独厚,是应对新高考的一剂良方。
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从“教”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由于复习任务重,复习面广,使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师讲解成为传统高三教学的主要复习形式。这种复习是“以师为本”,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教师都越俎代庖,漠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独立思考与分析的权利,从而导致复习的僵化低效。不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也难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要特征的高考改革。因此,高三历史复习中必须“以生为本”,变“师灌”为“生悟”。面对新高考,历史教学必须从关注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到“这堂课学生能力提高了多少”上来;从关注“这道题我给学生讲清楚了没有”转变到“这道题学生悟透了没有”上来,使历史复习备考实现从勤奋型向效益型的转变。课堂复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方式上,无论是知识结构的建构,还是知识的处理与讲解,都要切实以问题目标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讲解,通过落实问题目标强化对知识的落实。在教学侧重点上,重在设计问题目标,创设新情境,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师生关系上,重在打造民主和谐的幸福教室与充满对抗质疑的活力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脸面,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充其量也是平等席的首席位置,耐心听学生讲,看学生对抗,恰当予以高位引领。综观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可以说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之魂,脱离史观不成题。为此,教师要了解几种重要新史观的精髓,以多元史观引领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历史和评价历史,运用多元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适应高考的变化,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及历史素养,才能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
三、精选题目、优化训练过程,让训练效益最大化。
高考备考离不开训练、做题,但反观近几年高考题却是一年一新,从未重复,所以,题海战术未必省力,盲目做题未必高效。如何使训练效益最大化,这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坚持训练的原则是:准确、典型、适当。准确即所选试题要符合复习重点和学生水平,典型是说所选试题对学生总结答题方法有启示,适当是有数量的限定。其次,要精选训练题目。选题要注意三个方向:一是教材的基本内容,包括三类:一类是纯粹的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比例不宜过大;一类是对教材知识的变通,是改头换面后的“新”题,比例可以稍大些;一类是与社会重大现实问题有关联的题目,这三类所涉及的知识都应该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二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方面的内容,包括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尤其是培养创新意识,能从合适的知识点切入设题、选题。三是史学理论应用方面的内容,要从教材运用史学观点评判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中得出规律,学会迁移。第三,高度重视讲评。讲评是关键一环。其原则是“先统后讲,学生为主”,即先统计错题,进行学情调查,让后再讲评,而讲评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讲为主。讲评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对于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找准错因,错题分析的作用不仅仅是使学生弄清一道题,而是要通过错题分析,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特别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认识上一个新台阶。最后,还要有效利用高考历史试题,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高考原题最具科学性、权威性和导向性, 特别是最新高考题,值得仔细研究, 深入领会。高考历史试题对于高三历史复习有如下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复习的主干知识;利用试题的精炼呈现,可以了解重要史观的核心内容;通过题型变化,了解高考历史试题形式变化的规律;利用试题使用过的材料,提高阅读和解析材料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针对高考试题答案精而不长、全而不多的特点,训练学生答题规范化、知识系统化、思路规律化。
上一篇:【高二地理 王天林】在学习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 12-23 ]
下一篇:【历史】以学情分析来提升课堂高效(李俊武)[ 12-23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