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共三课.即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3课:富国强兵的倾国。
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 本单元高考:
第一考纲范围要求:从考试大刚看就是章标题,要求很宏观.
第二已考内容: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策略(2008山东卷)
2商鞅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措施 改革形式 作用(2012·山东文综卷·35)
3商鞅重农抑商(2013•福建文综•41-16分)
4商鞅重本抑末政策;<2014天津卷12>
第三题型:只有材料性问答题;答案来源主要在材料中,同时结合所学知识设问;
第四 命题思路上:命题多以思想家的言论,后人对商鞅的评价<专著>和地图等材料为载体进行考察;注重将变法置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大背景中综合命题考查,同时注重中外链接<如与梭伦改革比较>、综合对比<如与孟子综合>考查同时期历史,突出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下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五 备考策略建议:
1、注意主干知识的梳理综合:战国初年形势 变法内外背景 内容(概要化) 改革后果及评价 成功原因;学习背景与影响时,注意方法总结,对后面的改革学习做铺垫;
2、新课教学注意:加强对历史概念的阐释,如初税亩 开阡陌 二十等爵制连坐法 轻罪重罚 等概念的理解。学习时注意让学生结合相关史料和内容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
3、复习课:注意用新的史学观统领复习,如以文明史观考查古代东西方思想的差异,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全球史观分析战国历史,商鞅法治思想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深远影响等。
4宏观策略:第二单元近几年全国卷考得少,个人认为应该粗线条进行(特别是复习课):即:宏观掌握战国时代特征,商鞅变法内容,变法效果.无需微观拓展;提供相应历史材料,理解商鞅变法背景,措施及目的,最终结果.即可.
【附:近几年本单元所考试题】
1(2008·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到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变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
【解析】本题是一个比较型的材料题,这一类型的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做这一类型的题关键在于抓住比较项,如第(1)问让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条件下如何提高社会政治地位,这要联系两者的改革措施加以考虑。第(2)问则是让考生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策略,策略即方法、途径,但要注意的是该题主要考查两个改革在剥夺贵族特权上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
(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竣法。
2-(2012·山东文综卷·35)(10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
【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
3(2013•福建文综•41)(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6分)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10分)
参考答案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 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4-2014天津文综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持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 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
参考答案:
态度:孟子主张农商平等;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2)
认识:农业是本业,上也是末业;
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上一篇:【政治】政治复习的几点思考[ 11-11 ]
下一篇:【政治】高考政治开放性试题分析[ 11-12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