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中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施,几乎所有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时间紧,教学内容多”。然而,部分教师为了争取时间便满堂灌,致使学生的掌握情况非常不好。面对这样的情形,变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变式教学是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对有关数学概念、定理、习题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变式教学最终是为了通过变化让学生掌握变化中的不变,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和不同情况来说明某一事物,从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属性。因此,适当的变式能够使学生确切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另外,数学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如果善于变式,在变式中掌握一类问题的解法,则会以少胜多,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变式教学不仅是指问题的变式,而是泛指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基本概念辨析型变式;定理、公式的深化变式,多证变式及变式应用;例题、习题的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
在我看来,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一、利用变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数学的大部分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直接抛出概
念,学生很难接受。而如果根据概念类型,设计一系列变式,将概念还原到客观实际(如实例、模型或已有经验、题组等)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指数函数概念教学时,可以这样进行变式教学:
(1)提出问题:我有一张白纸,把它撕成两半,将它们重叠后再撕
一次,重叠后再撕一次……那么撕扯3次后把所有的纸重叠放置有多少层?5次呢?15次呢?
(2)若一张纸厚0.1毫米,那么撕纸15次后把所有的纸重叠放置
有多高?有一人高吗?若撕掉20次呢?
(3)你能建立起“纸的张数y与撕纸的次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吗?
生活中就存在这样一类函数(如),从而给出指数函数的概
念。
通过这样一组由特殊到一般的变式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经验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二、利用变式教学预设“陷阱”,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在学习概念、定理及公式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有关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变化中的不变,明确并凸显出概念、定理及公式的条件、结论和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关键之处,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定理及公式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引入奇偶函数定义之后,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该定义,掌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搞清楚“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等有关问题,可利用辨析型变式设计下列变式题组织学生讨论。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1)①
②
③
④
(2)①
②
学生易错为第(2)组:
①∵
∴
∴为偶函数
②∵
∴
∴为非奇非偶函数
事实上,要先考虑函数的定义域,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将函数进行化简后再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正确解法为:
①由得 (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为非奇非偶函数
②由得
此时,
∴
∴为奇函数
这组变式题,通过引发学生头脑中固有思维模式的冲突,使学生加深了对“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必要性的理解。
教学中,设置反例、错例辨析的变式训练,通过对问题正面、侧
面、反面的分析,使学生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达到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的目的。
三、 利用变式教学深化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著名的教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找,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 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一个基本问题的变式,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维方法,探索问题的发展变化,使其在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问题的本质的同时拓展了数学思维。
例如:在进行增、减函数的概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增、
减函数的定义,需要进行概念深化变式。也就是探求概念的等价形式或变式含义,并探讨等价形式及变式含义的应用,达到透彻理解概念、灵活应用概念的目的。因此要学生注意增、减函数定义的如下两种等价形式:
设,
(1)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2)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
在形成概念后,不应急于应用概念去解决问题,而应对概念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辨析型变式和等价深化变式,使学生对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数学变式教学以一胜多、举一反三的变式训练,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学得轻松,并且避免“题海”,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学生掌握知识、促进思维和培养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变式教学不能变成教师整节课的精彩演绎和拓展,决不能一时兴起就刹不住车,教师讲得神采飞扬,酣畅淋漓,学生听得头昏脑胀,应对不暇。教师必需注意学生的感觉,控制变式的节奏、变式的维度及变式的深度。“变”与“不变”,都要让学生去体验。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是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去思考和比较,发现变式问题中的“变”与“不变”。
上一篇:高三一轮复习的实施方案[ 07-13 ]
下一篇:【数学】研究学生,上好数学试卷评讲课[ 07-13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