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软件2018|ManBeTx最新动态|ManBeTx移动版

新沃基金和华宸未来2家基金公司的非货币规模均低于1亿元,位列倒数。其中,偏股型基金、债基等大类产品成为增长的主力军。如今,德布劳内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或许相比梅西,德布劳内的位置更加靠后,但他没有扮演像伊涅斯塔和哈维那样的存粹组织者角色,而是在进攻中更加考前,拥有更多开火的机会。政知圈注意到,波罗申科敬献的不是花束,而是一把饱满的麦穗。针对外籍华人办证,此次将签证由之前最长1年多次有效,放宽至5年内多次有效;将居留许可期限由之前最长不超过3年,增加至5年。

【政治】校本教研成果《夯基固本 能力提升》——《经济生活》

作者:刘祖科 来源:刘祖科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2日
 

必修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知识网络】

注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2)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

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包含于物品。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3)从属性把握: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比较

使用价值

价值

1、含义不同[来源:Z。xx。k.Com][来源:

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来源:Zxxk.Com]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形态不同

具体

抽象

3、性质不同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根本属性、特有属性

4、主体不同

卖者拥有

买者支付

联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

注: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④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⑤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有价值(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从外延上把握:商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 货币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注意:不能说金银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金银只有在充当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

[疑难解析]

弄清几对关系:

(1)货币和其他商品: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和一般商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和一般等价物有别:①产生时间不同;②特征不同;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等价物存在于物物交换阶段,用来表现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存在于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阶段,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1.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价值尺度

(1)含义: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3)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4)价值尺度和价格的关系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 流通手段

(1)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又称购买手段职能。

(2)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3)特点: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4)公式: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5)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待售商品总量×单价

货币流通次数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6)区别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如发工资、领利息、付房租、还欠款等。与流通手段最大的区别是支付手段在时空上是分离的,而流通手段必需是同时同地进行,也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与发行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 度。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市场决定的。

注:纸币的面值(面额)≠ 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将物价上涨等同于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不能将物价下跌等同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

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

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

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具体就是提高银行利率,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具体就是调低银行利率,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发国债,提高财政支出,减低税率。

联系

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纸币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

备注

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下跌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4.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1)信用卡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注意: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其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与纸币一样,是一种价值符号,自身没有价值。信用卡不可以任意透支,不可以随意申领,不可以在任何地点消费使用,不是绝对安全。

(2)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注意与银行的业务相联系)

(3)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5.了解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注意:

第一,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第二,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含外币,还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1)我国汇率的表示方法(直接标价法,也即人民币外汇牌价)

         外币对人民币(不能颠倒)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

         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821.48。

注意:人民币对外汇汇率是人民币汇率,外汇对人民币汇率是外汇汇率,人民币外汇汇率是外汇汇率。

(2)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

一般来说,一国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外币

本币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汇汇率

本币汇率

不变

更多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不变

更少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多

不变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

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3)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4)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

③由①②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⑤有利于境外旅游、留学。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

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附: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①可以降低企业进口成本,有利于我国企业扩大进口;②在竞争的压力下,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③进口品价格降低,到境外旅游会比较便宜,居民的消费水平会有所提高。

不利于出口,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一些劣势企业会面临较大的困难。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 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含 义

性 质

决定或影响因素

联 系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在供求关系影响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

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①商品价值②供求关系③纸币发行量④地区、季节等因素

 

[易错点] 价格只能由价值决定,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由购买力决定”“价格由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由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等提法都是错误的。

价格不由使用价值决定。但价值与使用价值有密切的联系。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载体、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的好坏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

 

2. 理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附: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名称

单位时间生产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

价值总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比

正比

无关

个别劳动时间

反比

无关

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正比

反比

无关

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比

无关

正比

 

 

[易错点] ①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价值量。②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无关。

 

3.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1)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的,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2)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注:行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即社会劳动生产率。

 

4.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注意:供求关系与价格是相互制约

巧记方法: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价低,供小价高(相反);

 价格影响供求——价高供大,价低供小(一致)。

(2)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含义

卖方市场: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抬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物以稀为贵)

买方市场: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货多不值钱)

巧记方法:对谁有利就是谁的市场

注:

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商品价值、供求关系、货币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政策等,其中只有商品价值对价格起决定作用,但通常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主要受供求的影响。

价格、供求和价值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不能说决定”),而价值与供求无关(价值只取决于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规律)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交换规律)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正确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第一,价格为什么会上涨或下跌?因为供求影响价格。

第二,价格为什么不会无限上涨或下跌?不但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二者相互影响,使得价格不会无限上涨或下跌,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说明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注:价格不会无限涨落的直接原因是价格也会影响供求,根本原因是价值决定价格)

第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也唯一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6.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需求定理)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则商品的需求量(“量”字不能少)减少

“买涨不买跌”违背需求定理吗? 不违背,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这种现象受消费心理影响。

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

2)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①互为替代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正向变化)

②互补商品: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反向变化)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                       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经营的十六字方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科技,注重自主创新;

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提高产品的质量

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效益:努力降低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

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主要因素有: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2)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主观因素:消费预期、消费偏好、消费心理(课本阐述了四种常见的消费心理,此外还有其他如爱买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等)。

  • 拓展:如何提高消费水平?

(1)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提高消费水平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消费水平要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4)消费水平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因此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合理消费。

 

2.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消费

类型

钱货两清消费

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所有权

交易一旦完成,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

还完贷款为止,所有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

使用权

获得该商品使用权和所有权

获得该商品使用权

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适用

情况

大部分商品

大宗商品或服务,一次性付款超出 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使用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购买不划算的商品

 

(2)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3.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当然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倡消费要适度。既反对超前消费,又反对抑制消费

注:所谓超前消费,是指超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理性消费有哪三个要求?

①避免跟风  ②避免情绪化消费  ③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知识网络】

  

作用  

 

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吸收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积累和税收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可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制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2)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意:

公有资产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某些地区或产业的公有资产不占优势,并不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优势。优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的优势,如比例的优势等。

5.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6.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含义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资投资部分

特点

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存在雇佣劳动。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

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管理方法先进

地位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作用  

   

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展生产和灌中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劳动者 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联系

①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②作用:在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

 

7.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原因:

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具体原因: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的主体,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  企业与经营者

1.了解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经济组织

 

2.了解公司的含义、类型和组织机构。

(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

(2)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法定的两种公司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发起人数量

由50人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注册资本限制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

注册资本额比较高,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3)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

               股东大会   最高权力机构

A决策机构                    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董事会

 

B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下属——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C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了解公司制的优点。

公司制具有①独立法人地位、②有限责任制度和③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4.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利润。公司经营成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2)公司经营成败取决于哪些因素:

第一,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为什么?战 略正确,就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战略错误,就会遭遇挫折,甚至破产。

怎么样?正确的经营战略出自高素质的决策群,他们善于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第二,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什么?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第三,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企业形象

为什么?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公司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

怎么样?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主要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创立名牌,是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也是企业开展正当竞争的主要手段。

 

5.了解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2)意义:①企业兼并: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6.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化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2)树立竞争就业观。(3)树立职业平等观。(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 如何解决就业?

从政府角度: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从根本上来说,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③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

④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

⑤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⑥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等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⑦国家要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的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劳动者个人角度:

①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踏实的工作作风,加强纪律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②发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勇于接受市场挑战,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

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8.懂得应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权利内容: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休息、休假的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重要性(原因)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措施

第一,将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第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第三,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必须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第四,从国家方面看,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劳动立法和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五,从企业方面看,①企业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生产经营,不得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③合法、诚信用人。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1.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2.了解存款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1)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2)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了解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注:A、银行利润的来源有二:存贷款的利差和服务性收费。前者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B、贷款的分类:按用途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能够判断哪些贷款分属这两者。

(3结算业务

除了上面的三大主要业务之外,商业银行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

 

4.了解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2)特点:股票是一种流通性强、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3)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5.了解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1)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发行者不同

收益大小不同

风险程度不同

流通性强弱不同

国   债

国家

较小

较小

金融债券

金融机构

中等

中等

较强

企业债券

企业

较大

较大

较弱

6.了解商业保险的含义、种类

(1)含义:

(2)种类: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 区别: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性  质

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给付标准

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

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较高

费用承担

大多数是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承担

完全由个人负担

保险依据

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被保险人的需要

保障范围

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保险项目广泛,保障范围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7.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储蓄存款

债券

股票

商业保险

区别

性质

储蓄存款

债务证书

股份凭证

合同约定

收益方式

存款利息

债券利息

股息、红利;

股票差价

保险金

风险性

最小

国债较小;金融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大。

最大

较小

流通性

活期强,定期较差

国债较强;金融债券中等;企业债券较弱。

很强

较弱

联系

都是有价证券;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知识网络】

抗税

3)公民必须增强纳税人意识

(1)义务意识:依法纳税意识。既包括自己要依法纳税,也包括要监督别人依法纳税(比如购物索要发票)。

(2)权利意识:监督意识。公民要增加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知识网络】

缺陷的表现;(2)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3)都需要以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

 

 

3. 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必须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4.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叫“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第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第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原因):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其中促进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首要目标不同于主要目标),四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宏观调控的手段(即怎样加强宏观调控?)

第一,经济手段。

经济政策有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二者区别如下: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定者

通过财政预算实现的,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实施

手  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

目  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的调节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联  系

①都是经济政策; ②都属于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重要方式;③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二,法律手段。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

第三,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

国家宏观调控,应当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附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比较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区别

调节手段

价格,供求,竞争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

优势

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在可以调节的领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联系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单一的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弊端,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与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

(2)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但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 了解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1)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

2)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3)四化建设: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4)资源环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4. 说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实施驱动创新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1)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了解跨国公司的作用。

(1)含义: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作用: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了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4.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作用

(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 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5. 理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③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对外开放地位:是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

①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②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③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注意:坚持对外开放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并不矛盾。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坚持自力更生是实现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实行对外开放又可以提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5)“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①“走出去”的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②“走出去”的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意味着我国对方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③“走出去”的形式: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④政策: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相关信息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陆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