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之后,学生普遍反映政治学科是“背记很多,得分很少”,政治学习相当茫然。甚至很多学生在做文综试题的时候,自然而然的选择将政治的主观题放在最后做,他们觉得地理写得少,历史写得多得分还可以,就是政治,写的又多,又难得分。这是我们政治复习备考面临的新尴尬——因为放在最后做,就最有可能不做,即使是做了,做的太急太赶,效果可想而知。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怎样解决这一尴尬,是我们都在思考、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上周六,夷陵中学高三政治组备课组长潘冰华老师到我校与我们政治组全体教师做了一次深刻的交流,我们也同潘老师一起探讨了这一困惑,现将研讨所获与自己的思考一起同大家分享,希望能得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启迪。
一、大背景
1、随着高考的发展,考试内容、题型、考点都是越考越旧,越来越多的知识点成为了常考点、高频考点,怎么体现出卷人的水平、怎么重新选拔人才,就成了在命题面前的难题——于是,我们的考试,越来越难,设问越来越刁钻,答案越来越非常规。而这变化,对学生的知识面、能力,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要求,因此,觉得背记太多,得分太少的问题,就是普遍问题。以前,主观题答案基本上就教材观点+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这一关点的,例如,2010年全国卷高考文综试题38题第(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2分)参考答案:①家庭收入水平;节能灯价格;政府补贴的力度;家庭用电的价格;消费习惯与消费理念。 ②市场需求或同行的竞争;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转产成本;政府的补贴。 这个题目的答案基本上就是教材的观点,补充了少量能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考查的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这一信息的提取,对能力的要求不是特别高。
而2012年全国卷高考文综试题38题第(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9分)参考答案:农民工工资偏低,没有完善的医疗、工伤保险等保障;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吸引农民工就近务工;政府的惠农政策、农业自身发展等增加了务农收益;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影响其就业选择;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了对用工技能的要求。(每答出一项给3分,答出任意三项给满分9分)。这个题目的四个答案点看起来都体现的有教材观点,但是单答教材观点就已经得不到高分了,得分的重点变成了材料信息暗合教材观点的分析。这一变化对学生四个维度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都做了考查,除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之外,其他三大能力都做了比较高要求。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教育的重视,高中教学与复习备考在大城市愈来愈受到重视。大城市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始有家教、特长学习等优势,这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由于外部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好,学生、家长、社会对高中教学与备考的支持力度是比较高的。最大的优势是,大城市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接受途径、接受意愿、接受能力,都比我们的学生来的充分。比如,夷陵中学每天7点-7点半,学生统一看新闻,学生的文科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最起码他们在碰到材料背景的时候,会有熟悉感。2010年12月的时候,我在夷陵中学参加了宜昌市新新万博软件2018 课堂模式改革的观摩课,听了一节特级教师谢彬老师的课,课堂上他的学生就着教材提出很多问题,援用了西方哲学家、哲学史上很多的观点,那是我们认识的高二的学生无法达到的境界。这就说明,在外面,学生很可能在小学、初中阶段,他的阅读量、思维层面就已经在超越我们过去的认知了。
如果说第一个大的背景是所有考生共同面对的问题,那么,这个大背景就是我们和与我们一样的山区学校特有的困难。家长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投入深深的制约着我们,地理环境深深的制约着我们。特别是安逸思想比较严重的远安,学生看着家长们睡到上10点才起来去茶馆里打打麻将,马庄里买卖马票,却无法看到外面的世界节奏多快、生活多缤纷;中小学阶段他们看到身边的小伙伴儿们都在嬉笑疯闹,看不到外面他们的同龄人都开与康德、黑格尔进行精神交流;他们只知道网吧里CS、游戏机室有拳皇97,即使进入百度google的也是联考题的答案。因此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进高中,学生生涯就变成了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无法理解高考到底是有多么残酷,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誓上一本这就是制约我们教学困境的最大原因。
当然,我所说的这一切,并不是想去推卸责任,或者止步不前,而是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才能真正解决我们的困难,共有的、或者独有的。我们必须向夷陵中学学习,因为实践证明他们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错误。
二、问题分析和解决措施
所谓背记很多,得分很少,根据我们自身的思考和专家的指导,除去那些无法改变的因素,比如试题难度等,其他的无非就是教师讲的不够深、学生背的不够全、用的不够熟练,解决的措施就非常具有针对性了。
1、教师讲的不够深
新高考之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我们的教材是各种简化,然而高考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和考之间的巨大差距,就必须由教师的个人能力来弥补,或者由教师团队来弥补。
(1)新授课阶段,教师要立足考纲,结合训练,对教材没有的知识做尽量的补充。当然,这种补充应该像潘老师所说的那样,是对知识面的拓展,对教材概念的诠释,是广积粮,而不能深挖洞,不能把一轮复习的内容提前了。这一条,需要教师和备课组共同把握。新授课讲哪些内容、讲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是备课组统一安排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严格把握尺度,合理辅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旦教师控制不住尺度,就会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2)训练题的选择要新、要难、要全。一眼就能看出的题,不出;材料背景不新的题,不出;重复考点、难度相似的,不出。其实政治教师学案编写和试题编制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我们必须题目体现最新的社会热点,我们的答案必须融合最新的政策表达。在新授课阶段,试题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也是要给教师的拓展补充创造机会,更重要是的要通过题目设计,将时政热点、政策方针的变化,通过材料分析、答案讲解逐渐渗透给我们的学生。
(3)解题技巧和规范要模式化、条理化、规范化。结合潘老师所介绍的夷陵中学的经验,教师需要讲解和强调的,除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基本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即使是在夷陵中学这样的学校,对主观题的训练也是从新授课就开始了,直到一轮、二轮复习的时候仍然在强调最基本的套路——方法的和语言的。我们一直试图从夷陵中学政治组借鉴一个比较成熟的套路文本,但是潘老师反复强调他们就是口口相授,没有文档资料。那么,我们就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整理出一个比较系统的文本资料,按照题目类型,将选择题、主观题的解题套路、答题套路一一列出,并辅之以相应类型的题目,通过讲解、归纳、温故、举一反三,不断强化套路的应用。潘老师说夷陵中学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一般前三个能力维度的题目基本可以解决,而我们,定位则是让更多能上一本的同学熟练掌握。
(4)加强外出学习,切实学到真东西。
每一年我们都会去很多学校学习,但是深入课堂、深入教室的机会比较难得。迄今为止,去夷陵中学交流了好几次,始终都是半天或者2小时,都只能停留在办公室。我们或许知道别人讲了些什么,但是,是怎么讲的,却一直没弄清楚。希望以后能时间长一点,有机会多深入他们的课堂听几次课。
2、学生背的不够全、用的不熟练
我曾经非常通俗的给我的学生讲解过什么是高考,就是让我们在漫长的一轮二轮复习过程中,将我们的知识点按照思维习惯分门别类的整合在我们大脑中,在短暂的两天考试里,按照出卷人的要求有选择性的把它拿出来,以合适的表达方式,放在合适的位置。放的越合出卷人的心意,得分就越高。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重要性:一是知识记的要全面,分类要科学,二是摆的要合适,这就是应合了我们学生的问题。
学生自认为背的很多,但考查的结果是背的不够多。往往在考试中,我们会觉得这个题的答案点才考过,那个题的答案点也是似曾相识,我们的学生了也是一讲,马上就能想起来:哦哦哦,原来就是上次讲的那个知识点啊,我忘了!我还没记住!上周六晚上高一(4)班的学生把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复习了两节课了,知识体系是事先新授课的时候就整理好了的,周六白天因为开会、连着课外活动就读了2节课的书了,读书要求我也说了,3遍,1遍通读全文,无论正文还是补充、大字还是小字,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们要对某些说法有印象,2遍精读常规知识点,重点记忆,3遍是细背,按照二级知识体系逐一过关知识点,用彩铅将不会的做记号,3遍之后自行查缺补漏。晚自习的时候学生说读完了、备好了,要做题,12个选择题中3道题是教材原文表述中挖的空,这两个题错的都在15人以上。我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学情调查:①读没读?——读了!②是不是通读、精读加细背?——是的!③有没有看到这几句话?(是重要观点)——看到了,还做了记号的!没记住!很多时候,这就是我们的学生所说的,背的很多。如果所谓背的很多,就是这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背的再多,也是枉然,更何况,这一种状态,根本就不叫背。
在高三,也确实是有很多学生学的勤奋、背的很辛苦,仍然得不到高分,他们的问题不在背的不全面,二是放的不科学。政治四本教材,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我们整合成了4张8K的知识体系,并且因为考试方向的变化,按照教材目录整合了第二种知识体系,我们的学生在背书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深林,只有微观知识点,没有宏观知识脉络,当题目设问从宏观脉络入手时,就容易漏知识点。比如,2013年全国卷39题(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参考答案谈的主要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正常现象,而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取长补短,促进认识的发展。如果这个题目的设问由现有的“认识论”范畴,扩大到整个哲学范畴,那么,意识的社会历史性等观点,就也应该是答案要点了。所以,引导学生科学的记忆,不仅让学生的记忆量减少了,更是让记忆效果显现了,是标准被的事半功倍。
至于用的不熟,那方法就更加直接了——多做,多做规范试题。高考题、高考模拟题,虽然不如原创题的新颖,但胜在规范,胜在是出卷团队智慧的结晶,胜在能把握试卷的走向、出题的方向,这些看起来是虚无缥缈、不好捉摸的东西,但一旦某个学生有所感悟,必是受益匪浅。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夷陵中学的做法,新授课的训练就是高考题集,一轮复习高考题做第二遍,考试则是用模拟题+改装题+少量原创题。逢练必讲套路,逢考必落规范。
三、需要的帮助
另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希望学校予以帮助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给予时间和平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文科素养。
我们会通过课前3-5分钟的新闻点拨来拓展学生的见闻,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特别长,这件事情坚持的效果有待考证。目前,我们学校周五的德育讲堂在一些时间会播放《新闻周刊》,也设置了报纸栏,但这远远不够。我们希望学校能酌情开设新闻课,就像语文的漂读课一样,播放《新闻周刊》、《世界周刊》,让学生能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允许政治课堂有讲的环节。
从“百家讲坛”走出无数学术明星可以看出,即使是讲,也能够深入人心,关键是看你讲什么、怎么讲。高效课堂建构的目的是立足学生的现有水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拒绝拔苗助长、填鸭式教育。那么,如果我们的讲仅仅是知识面的拓展、基本概念的诠释、机会情境的设置,如果我们的讲不剥夺学生生成知识的过程、甚至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去研究问题,就应该允许我们讲。
3、给予必要的人员保障
只有合适的工作量,才能既维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保障教师的研究时间。从学校的建制来看,目前,政治组教师是最为紧张的。19个文科教学班,8位政治教师,即使是下学年新进的计忆老师来了,我们仍然属于缺人的状态,迫切需要再招一位老师。
上一篇:【政治】政治组“校本研究推进年”的计划 2013-2014学…[ 07-12 ]
下一篇:【政治】政治组四个研究中期检查结果及后期成果预览[ 07-12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