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历史41题的变脸
——预测2014年高考历史41题新题型
高三历史备课组 肖明发
一、译书(关注教育)
材料 东汉时期西域僧人安世高、支谶等到洛阳,翻译佛经多种。魏晋时期名僧鸠摩罗什和真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传教译经,唐朝玄奘从天竺回国后译经75部,与鸠摩罗什和真谛并称古代三大翻译家。
1862年成立的同文馆是中国官方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外语学校和翻译机构。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为主,自然科学的译著也有一些。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18种,军事32种,商学8种,科技90种。此后,沿海地区相继仿行……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商办民间私家出书剧增,译书不再由官方译书机构所专营。1897年梁启超开办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说:“本局首译各国变法之书,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仅1901至1904年间,就译出各国史志以及哲学、法政、教育、外交、兵制、农政、矿务、工商、理化、卫生等各类书籍533种。冯自由称译书汇编社“所译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斯宾塞《代议政治论》等,促进吾国之民权思想,厥功甚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古代到近代译书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完整、准确;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示例一:
(1)汉唐时期由于佛教盛行,译书以僧人翻译的佛经为主。(3分)
(2)19世纪60年代由于清政府开展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官方译书系统形成,译书以科技、军事为主。(3分)
(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先进分子由学习西方的科技转向学习制度,不满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民间译书增多,改以政治内容(社会科学)为主。(3分)
(4)此外由于中国从古代至近代,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因此译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3分)
示例二:
(1)从古代至近代,译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影响越来越大。(3分)
(2)从内容看,古代以佛经为主,19世纪60年种类增多,以科技书籍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以社会科学为主。(3分)
(3)从主持者角度看,古代是僧人,19世纪60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3分)
(4)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古代佛经的翻译,丰富了中国文化(如提到理学也可酌情给分),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中国工业化进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推动思想解放,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民主化的进程创造了条件。(3分)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关注表格数据与中俄关系)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1953 |
82.5 |
1957 |
105.0 |
1954 |
85.6 |
1958 |
141.2 |
1955 |
106.8 |
1959 |
124.7 |
1956 |
127.6 |
1960 |
133.2 |
——数据摘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1953 |
166.83 |
1959 |
169.68 |
1954 |
169.52 |
1960 |
143.85 |
1955 |
183.94 |
1961 |
136.50 |
1956 |
192.75 |
1962 |
154.41 |
1957 |
195.05 |
1963 |
170.00 |
1958 |
197.65 |
1964 |
187.50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年)》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至1960年代中国和苏联农业生产力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
信息一:1953年 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4分)
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2分)
说明:苏联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也是由于自然灾害,也有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背信弃义等因素的影响。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4分)
附注: 中俄65年的风雨外交历程,经历了友好结盟——紧张对峙——睦邻友好、新型合作的历程:
(1)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援助中国156个工业建设项目,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原则,开始了中苏友好合作、相互支援的大国关系历程。
(2)上世纪60~80年代末,中国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走向对峙对抗。
(3)80年代末以来,两国关系放弃对抗,实现了双边关系正常化,并完成了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4)友好合作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确立
①2001年普京参加上海“APEC”会议时,中俄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以后双边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2001年中俄等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③2003年胡锦涛主席访俄、2012年普京访华、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构筑了新型外交关系格局,强化了双边外交互信。
三、比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和本质。(关注法制建设尤其是民法与经济法以及中欧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 古代中外政权机构比较
材料一:秦统一后,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之权。西汉时期,官僚政治制度继续发展。当时宰相权力很大,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相府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
材料二:雅典国家形成之初,梭伦改革前,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
(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时期和雅典梭伦改革之前,在国家权力的运行上分别面临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国家权力运行的问题,西汉和雅典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制度?(4分)
话题二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进程比较
材料三: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进程
英国 |
①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②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
法国 |
①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②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 ③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⑤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⑥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⑦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⑨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
——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2)概括材料二两国在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8分)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4分)
话题三 德意志政治民主化的认识比较
材料四: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
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这一点许多国家到21世纪初还未实现。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俾斯麦的进攻。三年一次,1888年以后五年一次的大选,大大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化。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正是这种自由的气氛中,不称职的威廉二世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抨击与讥笑。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3)阅读材料四,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四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评价,选择你所赞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参考
(1)①中国:相权过大,雅典:贵族操纵国家权力。②西汉形成了中朝制度;雅典形成了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民主政治。
(2)①英国:通过妥协和改革的方式渐进,过程相对缓和;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法国:过程激烈,政局动荡;共和制和帝制反复较量。②《权利法案》强调“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人权宣言》提出“主权在民”原则,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君权和贵族特权。
(3)观点一: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有限。
论证:①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德国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③议会作用很小,只是装点“门面”,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观点二: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
论证:①普选产生的国会对帝国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②反对党有活动自由并对执政者能起一定牵制作用。③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较高。④帝国有新闻、结社、言论等自由。
上一篇:[历史]高二下学期校本推进备课组计划[ 07-11 ]
下一篇:[历史]高三历史二轮三轮复习的优化[ 07-11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