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新课程要求学生读一些文学名著,汲取文学名著的精华,从而提高语言、文学素养。为响应《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考也增加了名著考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和了解。名著名篇阅读,是指能领会名著内容并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学生了解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高考链接】
(一)文学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书”,同时在题型上采取主、客观题相结合,避免了简单的考查识记。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相应的评判。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赏析评点类等。
考向一:客观题。此种题型考查信息量大,侧重检测考生的识记能力。这种题型都是一个选项对应一个名著,常在故事情节、经典细节与精彩对白等方面设题,选项主要有两种类型:细节型和理解型。细节型,即考查名著中的人物、情节有关的某个或某些细节;理解型,即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需要理解的内容进行考查。如2011年江西卷第6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解析】本题答案是:C。在《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家人向王夫人报喜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说贾宝玉遭遇科举考试失败不正确。江西考纲规定,文学名著,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考查的是识记能力,但如果不去读原著,只看电影,或者只看章节目录,也会失分的。如A项考查的是《巴黎圣母院》的情节,电影里是没有的;D项,只看《三国演义》目录是无法判断的。
考向二:主观题。相对于客观题来说,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考生对文学名著有更加深入的把握,对主要情节烂熟于心。高考试卷中设置主观题对文学名著进行考查,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要点识记题,即要求记住名著中的一些要点;二是故事情节概括题,即对名著中某个故事情节作简要的梳理、概括,可以针对全书,可以针对某章节,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设题;三是人物形象描述题,即针对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描述,考查的对象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如2011年江苏卷第23题:
(1)《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
【解析】本题答案是:(1)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2)①年轻时被周朴园遗弃,以致投河。②嫁给鲁贵,遇人不淑。③重逢周朴园时遭到误解和训斥。④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⑤无法对儿女诉说苦情。⑥接连面对儿女的突然死亡。解答第(1)小题时,熟悉情节的话不难判断这首判词写的是宝玉的通房丫头花袭人;优伶是指袭人后来所嫁的戏子蒋玉菡,公子当指宝玉。答第(2)小题时,可从自己的阅读印象中概括出几条来。江苏卷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的风格,而且特别注重试题的质量,因而在今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着一定的地位。文学名著阅读题的测试并不求深,重点放在考查学生是否读过这些名著。这样的考查,有助于引导文科倾向的高中生多读名著。
(二)文化经典阅读
考向一:理解内含。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一般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一定的信息。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此考点在题型上有选择题与简答题两种:选择题一般考查对文化经典阅读内容的理解;简答题一般是先提供一段或几段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设问,难度不会太大。如2011年福建卷第9题(1):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解析】本题答案是:①人应该知错改错;②人不必回避错误。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题时要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
考向二:分析、评价。此类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化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这一考点进一步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材料的认识,涉及到考生对经典文化、传统思想的了解,稍有难度。但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这一类型的题目在命题上都很谨慎,提问也很直接、明确。如2011年福建卷第9题(2):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答案是:①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②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③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本试题难度较大,我们答题时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③找出它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评析有理有据,不能牵强附会,有时分析、评价还要联系现实谈看法。
【技法总结】
由上面对高考“经典名著”这一考点及各地命题特点的分析,我们可总结出一些答题规律,以期对同学们备考能有所帮助。
具体说来我们要做到如下两个关键点:(1)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
针对不同的题型,掌握一定的答题规范与技巧也相当重要。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①识记辨别类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例如: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怒鞭督邮、割须断袍、单骑救主、辕门射戟、白衣渡江”情节相对应的五个主要人物的姓名。相对应的人物依次是张飞、曹操、赵云、吕布、吕蒙。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②理解概括类题型。要求概述故事情节或场面,就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就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词来贴标签。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应该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概括归纳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那么在答题时,考生就应该介绍“走麦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包括起因、经过、发展和结局。解题时可以这样回答:关羽拒绝和东吴联姻,孙权大怒,令吕蒙夺回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他拒绝诸葛瑾的劝降,率关平等二百余骑突围而出,被俘而死。③赏析评点类题型。这类题一般有人物评述、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类型。考查用简要的文字对作品的意义作赏析。例如这样一道题:雨果说过,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请结合《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简要赏析这句话的含义。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是评价人物还是主要内容、思想意义或语言特点等;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内容角度、人物角度还是艺术手法角度等。解答这道题时可以这样赏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时,勇敢地解救了她。这正体现了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而弗罗洛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假装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受了绞刑。这也体现了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上一篇:【语文】如何区分修辞中的借喻和借代[ 01-16 ]
下一篇:【语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01-16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