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内容梳理
第一单元:叙述角度与人称
《桥边的老人》
第二单元:场景
《炮兽》
第三单元:小说的灵魂——主题
《丹柯》
第四单元:人物
《娜塔莎》
1.小说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小说巧妙地将战争与爱情结合起来,对各色人物的刻画都堪称精确细腻。
2.人物刻画:作者最擅长将人物放置在背景中在进行细化的描写,文中最突出的细节是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舞会前娜塔莎的心理言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情天真的少女形象,舞会上盛装的娜塔莎的心理将少女情怀暴露得一览无余,收到情书的娜塔莎又用自己的语言向我们呈现出一个为了爱情丧失理智的少女形象。
《素芭》
1.小说选自印度作家罗宾德拉特·泰戈尔的《泰戈尔小说选:摩哈摩耶》。作品通过对一个美丽聪慧、心地善良的哑女素芭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只能独享孤独和寂寞,最后被父母骗嫁到远方,最终被抛弃的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情绪。这个悲剧形象可以说是泰戈尔对他的生活背景下被歧视,被侮辱的女性形象的概括,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女性的缩影。
2.人物刻画:
第五单元:情节
《清兵卫与葫芦》
1.课文选自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白桦派主要代表志贺直哉的《志贺直哉小说集》,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表明了作者对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和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众人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鼓立的忧思。
2.情节摇摆:小说的运行过程,常常就是摇摆的过程,摇摆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小说设计了三个比较大的摇摆: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2教员家访,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非常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3一毛钱买的葫芦,被卖至五十块、六百块钱。
《在桥边》
第六单元:结构
《牲畜林》:
1.小说描写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包谷一样不断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生怕误伤了牲畜……小说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面对战争,牲畜林是一个特殊的所在,仿佛与战争隔绝,没有对战争的恐惧,正是这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生活的希望,这希望正是杀死战争妖魔的基础。这就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2.延迟法:刻板的重复会惹人厌倦,但作者卡尔维诺却有办法使六次重复各有特色,给情节进展设置障碍。
《半张纸》
1.小说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2.结构艺术:,结构是容器,作者用半张纸这个外部世界的意象作为结构的要点,来承载内心世界的波澜,以轻化重,更是以外化内。
第七单元:情感
《山羊兹拉特》
1.小说讲述的是一只老山羊和一个贫穷家庭的亲情故事,它告诉人们人与动物间可能恒久永存的亲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穷和窘迫,成为一个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永远温情的慰藉。“爱”是成就小说的重要因素。
《礼拜二午睡时刻》
第八单元:虚构
《沙之书》
1.《沙之书》讲述了一个波澜起伏的小故事,作者煞有其事地介绍了一本“无限之书”,这本书像沙子一样无始无终,页与页之间总还有其他的页,无穷无尽。小说虚构的这一本现实中并不存在沙之书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是整篇小说得以存在的支点。小说表达的正是人类面对无限之物时心灵的真实深度。
《骑桶者》
上一篇:【语文】让激情燃烧语文课堂[ 01-14 ]
下一篇:【语文】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01-14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