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整个教育界在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念,摸索出一些了符合学生,符合语文教学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但高中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身居一线的广大教师。如今学习了《解放学习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文,我自感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这是一堂没有任何‘花样’的课:多媒体只是简单地出示文字内容,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静悄悄地看书、做练习,即使是在‘更正讨论’环节,也井然有序。如今常见的小组讨论不见踪影,学生的学习紧贴课本而没有任何其他“探险”,没有热闹,没有激动。课堂似乎平静如水。这是一堂与时下许多‘新课堂’、‘新教学’格格不入甚至相互抵牾的课。”
对比这沉寂的课堂,我不禁想起了高举素质教育旗帜的热热闹闹的课堂。还在几年前,像这样朴实无华的一堂课就是不达标、不合格的。无可否认,素质教育的理念完全符合教育规律与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中,不少课堂流于形式,疏于内容,认为课堂越活越好,越花越好,但热闹过后留给学生的甚少;不少学生一味注重所谓“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基础知识,一味张扬个性、突出自我意识而自负、冷漠,造成基本素养甚至人格品质的缺失。
我不禁又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是一个应试教育雄霸天下的时代,教师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题海战术更是硬道理,但在这高压政策下,在这书山题海中,我们磨练了意志,砥砺了品格,掌握了知识,丰盈了心灵。应试教育固然有着种种弊端,也确实制造出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庸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也曾培养出不少优秀的人才。只是随着新万博软件2018 的深入,高考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命题形式灵活多变,更注重能力考查而非简单的知识考查。所以传统的死记硬背、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与题海战术已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无法更好的发展学生,满足其应对高考的需要了。所以应试教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必然。
但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应试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也必然有其合理性,我们不能对他不加分析的全盘否定。而且只要高考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变,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必然带有应试的成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也应有可供学习之处。现在看来洋思中学高效的课堂模式似乎是一种回归!当然这种回归不是历史的再现,而是一种理性分析后的合理的取舍与整合!我们要反思当前各种课堂模式的不足,大胆借鉴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式与手段,而不能唯形式,不能唯模式!
一、合理定位,明确目标
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课堂的核心,上课前如果不清楚这节课到底要干什么,何谈什么效率?那种随心所欲地乱讲一气,漫无目的地放羊,学生在云里雾里又能学到什么?目标太多就会浮光掠影,什么问题也不能真正地解决。制定目标时要小一点,具体一点,不能大而无当。一节课能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两个问题就是了不起的,所以我们要从众多的目标中精心筛选出最重要的,选准突破口,力求提纲挈领,举一反三,让学生主体性在特定的课文所能提供的最大空间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真正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陶行知老先生说,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学。因此,我们需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少学多。如何先学?课前学生的自学时必须的,而且要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宜过多,一般以2-3个为宜,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学生自学,然后围绕目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生成相关问题,作为后教的起点。如果学生不能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学,自学时间就会变成学生的“休闲”时间。
二、分层教学,精讲精练
课堂既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不是老师或学生受罪的地方,也不是只给少数优等生展现的舞台,更不是教师训斥落后生的场所。一节课的要根据全班的整体出发,考虑学生的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摘到自己要吃的果子,要允许果子存在大小之分,这样才能切实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发展。
通过有效的练习,教师可以获得宝贵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因而练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练习的设置要有梯度,体现分层施教,基础题、拓展题、拔高题各占一定的比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做适当的题,让不同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习题的量要适中,题海战术固然有其收效,但也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我们主张精练,精练所选试题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练习时保持快节奏地独立完成,教师不辅导,学生不讨论,还学生一个独立自主的思考空间。精练选取的题目要够典型,以积累方法与经验为目的,而不能仅仅是简单的重复或量的叠加。
精讲是以不看不教、不练不教为原则的。讲要讲在要点上,讲在共性处,讲在拓展点,更多的是兵教兵。孔子也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高效的课堂在内容选择上应“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讲迷惑点,这是老师的基本职能;讲学生易错点,使也有个正确的认识;讲易漏点,教师必须扩充学生的知识和视野。“三不讲”指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我们的课堂在这些方面浪费的时间很多。比如有的老师会在课堂自觉不自觉地提些不必要的问题,书上明明有的东西,还要一个劲地问学生,这是在浪费时间。学生能学会也不要讲或是少讲。比如对字词的积累,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每个学生都应该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不清楚的一定要让他自己查,陆游说“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个道理。有些问题本身有争议,自己也搞不清楚,仍硬着头皮讲结果把学生讲得更糊涂了。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避免此类问题。
三、内容为重,形式为辅
我们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益,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什么变化,没有什么收获,没有什么发展,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也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很多时候课堂中的提问与讨论成了一项“硬指标”,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很多时候老师过多的讲是为了让自己放心,是对自己的负责,而并非真正的对学生负责。教学本无定法,无需搞些不必要的花里胡哨的手段,朴素中显功底,平淡中见真情,让课堂成为一汪沉静的清泉,它清澈见底,它有思维的暗流涌动,时时迸发思想的火花!
朴素平淡的课堂并不是不讲求方法,任何有助于教学的先进的手段都可引入课堂。在信息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以在日常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我们始终要摆正一个关系——一切以内容为重,形式为辅!无论是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都只是完成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学中我们要把多媒体技术这些先进的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它们之间的协调互补,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一旦这些形式或手段会分散学生精力或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就必须大胆舍弃,而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技巧、语言艺术、点拨方法甚至人格魅力则至关重要。
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着眼点于目标的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不必追求外在的华丽和花哨;保持好温度和深度间的必然张力,高效的课堂不仅仅是充满热闹温度的课堂,更是充满思维动力的深度课堂,让学生处于紧张的主动学习状态,而不是休闲式的被动接受。在探寻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道路上我们要戒骄戒躁,力戒盲从跟风,返璞归真,努力打造朴素平淡而又充实厚重的课堂。朴素并不意味着思想的空白,平淡也不意味着思想的平庸,让我们在这喧嚣的时代重温那一份静思之美!
上一篇:【语文】 学习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01-07 ]
下一篇:[物理]我心中的的生本课堂[ 01-07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