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教育界一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大变革,我们学校也广泛学习,积极探索,提出了“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以学定教,以学导学。自学环节主要放在预习课上,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基本完成导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并发现问题;教师则巡查、督促,批阅导学案,掌握学情。问题与互学环节主要在展示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相互交流、对抗质疑,进行思想的碰撞;老师则适时点评,相机点拨,突破重点与难点。检测环节主要是通过练习巩固基础,强化落实。这一课堂模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下教授《诗三首》的几点心得体会。
1、教师一定要有备而来,唯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我们都知道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但很多时候备学生只是一种理念与口号,很难落到实处。到底怎样才能将备学生这一环节做到位呢?首先,我们在导学案上作了调整。一是学法指导更加具体细致,更倾向于实际可操作的指导与要求;二是预习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三是增设问题生成板块,让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都记录下来。这样学生目标更明确,任务更清楚,预习也更充分,而且教师也能够通过导学案及时了解学生疑难。其次,预习课上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完成导学案的情况,还可与学生个别聊谈及时了解学生反馈情况。只有在深度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合理整合。这篇课文有三首诗,如果要在一节课上将三首诗都展完,既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能够深刻的理解作品主题与情感,时间就显得很不够,其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所以一定要大胆舍弃,但问题是该如何取舍。考虑到初中时学生就学了不少陶渊明的作品,对其生平事迹、作品风格及思想志趣比较了解,而且《归园田居》的思路比较清晰,主题比较鲜明突出,学生比较容易把握。而且学生普遍反映《短歌行》内容似乎比较杂乱,感情不好把握。于是,确定重点学习展示《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以学生自学、自我展示为主。
2、教学设计与教学环节一定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短歌行》是传统篇目,所以最初的教学设计习惯性的沿用了以前比较好的做法,希望借助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体味情感,理清思路,当堂背诵。但是这种设计很容易回到传统课堂的老路上,由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无法体现,而且很容易上成一节背诵比赛课,诗歌的诗意、诗情都淡了,语文课的语文味也消失殆尽。于是必须转换思路: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解读意象——激发想象——进入情境——体味情感上,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与书写感悟的能力。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他们品出诗意,满怀诗情,爱读诗,好读诗,自然就能将这一篇篇优美的诗文牢牢记住。
教学环节上,我们立足学校的“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模式,同时有机借鉴传统课堂中一些优秀的经验与做法。过去我们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解有一些误区,一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很多老师都觉得仿佛带着镣铐跳舞,无法展现自己的技艺与才华;而课堂环节按部就班、机械死板,整个课堂少了一份灵动,少了一份诗意。若长期不更换教学形式或手段,学生就会产生疲惫感,感到索然无味,学习兴致就明显不高。高效优质的课堂要保持好温度和深度间的必然张力,不仅仅是充满热闹温度的课堂,更是充满思维动力的深度课堂,让学生处于紧张的主动学习状态,而不是休闲式的被动接受。教师就像是一个导游,将学生带到一个个旅游胜地与风景区,而美丽的风景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品味欣赏,教师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稍加解说。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的舞台,那么教师就应该是优秀的活动组织者或主持人,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围绕一定的主题,巧妙运用多种形式或手段将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就需要我们努力破除积习,善于思考,不断创新。
在上展示课的前一晚,我反复思量,觉得《短歌行》这首诗诗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用典,表意非常含蓄曲折,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不一定能很准确的阐述清楚,于是就选取最难理解的几句话重点分析,插入幻灯片,制作成交互式课件,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操作。结果精心的准备果然让我更加从容自信的应对课堂突发状况,更好地为他们解疑答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天课堂开始时我原本设计是学生听朗读带,但是课前有学生问我说:“老师,我们组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就是情景朗读,还做了一些简单的道具,你觉得好不好?”说实话,这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惊喜,学生远比我想得深,走得远。于是我当即决定舍弃朗读带,改由学生展示。结果证明他们是值得信任,值得期待的!他们的表演很精彩!既带动了气氛,也创设了情境,很具有感染力。由此,我想只要我们破除思想的束缚,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合理借鉴一切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方法与手段;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集思广益,我们就能够挣脱束缚,在高效课堂上轻舞飞扬!
当然,这堂课中我也发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与改进。比如整体感觉课堂预设大于生成;还要思考如何精巧设计,运用恰当的过渡语将课件展示、教师评价点拨与学生展示几个环节更自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紧凑流畅,充满浓浓的诗意。
总之,我深切的觉得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教育的智慧与艺术源于生活的积累,人生的积淀。实现课改的终极目标,我们还任重而道远,在高效课堂的道路上我们要且行且思,不断地朝着“高效”与“高考”两大目标奋进!
上一篇:【语文】回归课程本体,引导中学教学 湖北2012年语文高考试卷…[ 01-07 ]
下一篇:【语文】 学习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01-07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