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 乙烯”
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王翼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 远安 444200)
摘要:基于新课改理念,为了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强化知识主线和能力主旨的思想,我校开展全科全校范围的“生本高效课堂”模式探索。在近期宜昌市“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对“必修二第三章 第一节”的教学采取了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关键词:乙烯;教学设计;高效课堂;课后反思
近期在教育行业湖北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宜昌市响应省厅的号召,举行了全省范围内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暨教学大比武。笔者作为参赛选手有幸参与了比武过程。在全市范围内高举“高效课堂”旗帜并为之探索的良好风气下,我校在所有科目、所有学段都进行了彻底的高效课堂模式探索。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就是基于我校高效课堂理念及模式下的设计,现将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成文如下,借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高效课堂的方方面面。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C}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
②{C} 掌握乙烯的氧化和加成反应
③{C}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三维想象能力培养
(2)过程与方法:
①{C}准确的观察实物、模型,动手实验近距离观察现象
②{C} 利用模型法帮助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具体和抽象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C}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有序、认真的学习态度
②{C}通过动手组合分子结构模型,体验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③{C}通过乙烯用途的学习感受化学学科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3.教学难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4.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合作、对比归纳等。
5.教学流程
【情境引入】
图片一,贴出“萨达姆”“小布什”“内贾德”几个名人的照片,引出石油的话题。
图片二,乙烯相关产品的图片展示,教材P66思考与交流中乙烯的用途。得出结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演示实验】根据科学探究的装置图,教师演示石蜡油分解的实验,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1.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2.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都是烷烃吗?为什么?
【教师】石蜡油受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请大家先快速浏览教材,然后根据分配的任务,再读教材,完成相应任务(遇到难题可以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两读教材,根据小组分配到的任务进行自我思考、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1】演示组装出的乙烯模型,展台投影出学案讨论1的答案,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强调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省略碳碳双键。同时,观察乙烯球棍模型发现,乙烯分子6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故乙烯的空间构型为为平面型。
【学生小组2】展台上讲解讨论2“如何鉴别乙烯和乙烷两种气体”的思路。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三种思路投影,总结出三种思路涉及的乙烯的性质。
【学生小组3】利用球棍模型展示乙烯和溴分子加成反应的过程。展台展示乙烯与H2、HCl、H2O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他小组学生点评。
【教师】flash动画模拟乙烯与溴分子加成反应过程。同时对加成反应定义进行强调。
【学生小组4】小结本节要点。
【教师】点评。对乙烯生成聚乙烯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再读教材,整理学案,完成“当堂检测”两个小题。
【当堂检测】1.以下方法能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是( C )
A、将混合气体与H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
B、将混合气体通过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C、将混合气体先通过溴水再通过浓硫酸
D、将混合气体点燃
2.以下关于乙烯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标志;
B.乙烷中所有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但乙烯属于平面型分子
C.CH3CHCl2这个物质可以通过乙烯加成反应得到
D.运输水果时可以放置一些浸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胶以减缓水果腐烂
二、课堂设计的解释
1.关于课堂引入。回顾传统课堂历年在乙烯这一节内容的引入,几乎是一个模板,都是讲述乙烯的发现史,乙烯的催化效果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引入中,从课文标题关键词石油开始着手引入,同时通过图片介绍乙烯作为石油产品之一的作用,来简介使学生了解到乙烯的重要地位。
2.关于实验改进。如果按照教材的药品和装置进行实验,本节课将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消耗在等待实验现象中,不利于后面的学生分组学习及展示。为了压缩实验时间、使实验现象更快更明显,通过多次尝试,最后选择不改变装置、只改变部分药品的方式来达到预期效果。
3.关于学生活动。本节教学过程中最大的亮点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学习任务的分配,各个学习小组在各自的学习任务上自学、互学,并把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达到生教生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比如乙烯加成反应的过程,每个小组都下发了一套可拆卸的球棍模型,台上同学拿着模型在演示加成反应断键、成键过程时,各个小组也跟着一起学习,并进一步拓展到乙烯与H2O、HC的加成反应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能使学生的认知效果更佳深刻。
4.不足之处。(1)由于改变了实验药品,可能会引起部分学生的疑惑:教材是碎瓷片催化石蜡油分解,改成二氧化锰后,一定生成乙烯类气体吗?改变了药品,与教材不是非常一致,缺乏说服力;(2)每个学习小组只重点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另外三个学习任务交给其他小组完成,从教学过程看是个连续过程,但对于个体而言却是零散的,如何强化小组在其他任务上的学习,将是我们以后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上一篇:【高三化学组】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 01-07 ]
下一篇:[物理]对2013-2014学年度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01-07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