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轮复习中我们依据高考大纲的要求,以把握基础知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为基础,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做了两个大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基础知识
老师帮学生抓主干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提问、练习、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系统、全面的把握知识,适当运用热点材料进行情景设计,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观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二、科学设置问题、练习,精心讲评
一二轮复习的第一项不同是:一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单项”、“跨度小”、“解题思路较为单一”,对学科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由低逐渐提高到中等;二轮复习的特点是“知识多项”、“跨度大”、“解题思路多变”,对学科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由中档迅速提高到高档。第二项不同是:一轮复习是逐个知识点的记忆,侧重于初步掌握知识结构;二轮复习是系统的知识网络的记忆,侧重于熟练掌握知识结构。一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展开,侧重于点,要求会记;二轮复习的记忆倾向于浓缩;侧重于网,要求记熟。第三项不同是:在解题速度上一轮复习侧重于做“对”;二轮复习既要“对”,又要“快”。
记:在一轮复习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您准备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呢?请您详细的谈谈。
从统考的情况看,我们在上一阶段的复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理解能力差,审题能力不足,答题不规范,做题速度过慢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准备从备课和上课两方面解决。具体如下:
一:备课
1、要扎实备课。这是二轮复习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备课要做到:备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设题角度、备到思维和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1)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2)重视不变点。也即对一些没有变化的重点不能忽视。(3)对《说明》中能力要求、内容和样题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2、教学过程要优化。要做到没有经过集体备课或者精心设计的教案是不能随便进入课堂,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推敲的话不随便在课堂中讲,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资料或者试卷不能让学生做,没有经过仔细批阅及分析的试卷不能在课堂中讲评。
3、认真研究“两课”(复习课和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应做到:(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疏理归纳成串;(2)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3)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5):发展性:传播方法,指导迁移,学会自学;(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评讲课应做到:(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2)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3)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4)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二:上课
1、注重让学生参与,积极调动学生,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真正让学生去“感知”,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2、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谁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同时还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记:现在高考中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请您具体说一说在教学中怎么提高学生的能力呢?
(一)、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
所谓“点”是指核心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线”是指寻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相互包容,也可能是并列,或者是从属的。通过整理,可以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点”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面”是指在“点”和“线”的基础上,通过拓宽知识,使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变得丰满和具体,即,要努力把书读“厚”。
(二)、消除弱点、盲点,狠抓增分;
所谓“弱点”是指学生在复习和测试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薄弱环节。“盲点”是学生认为可能不重要的内容,在多次复习后仍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于这些“弱点”不能轻易放过,而学生的“盲点”往往需要老师的指点才能消除。消除“弱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对做错的题目,要分析做错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没有完全落实造成的;二是审题方面的问题;三是粗心大意所致。找到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三)、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
在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前面所讲的“弱点”和“增分点”的训练。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及时评讲和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1、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是因为高考的客观题降低了难度,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减少数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充分发挥整卷的选拔功能。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准”。从审题,思维品质等出发,组织几次客观题的专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2、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下去”,让重视分析、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3、突出“三多”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题”,多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的发散训练。
4、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稍长,很多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文科的阅读分析题和理科的实验题、应用题、计算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差。解决的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强化变式。第二轮复习,要恰当安排知识专题,根据近几年试题的特点,最好组织考生以知识专题带热点的方式进行,尽量不要让学生去背一些毫无用处的热点事件本身,关键在于引导考生如何运用知识来认识和解决热点和重点问题。对于热点本身,只要求学生了解其中的一些背景,关键的术语,不要求大量的识记。另外热点要精而不要多,最好不能超过十个,否则学生只能疲于应付,实效会大打折扣。
具体来说:1、热点专题应进行筛选 ,不能太多太泛,要精。选择专题的主要依据:(1)中央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例如十七大的“新”提法,“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 (2)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效性 , 即谁最“热”;(3)发生在我们周边似乎是小事 ,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找出这些热点背景材料 ,通过一定的切入角度,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例如猪肉涨价……,股票、银行利率调整、传统节日放假与传统文化的继承等。
2、对热点专题的掌握要精炼、规范。时政热点的专题不要搞得太多,一般不超过l5个热点。讲解不宜讲的过多、过细,而是应该多做相关的练习来掌握。教师对热点背景材料要进行整体介绍,讲精神、讲梗概,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该热点的全貌,热点的切入只是从最相关的知识点切入,没有必要分别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四个角度切入分析。发给学生的热点专题材料,也要尽量简明,把主要问题通过几个要点准确地说出来即可,这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3、对时政热点中的关键词要加以落实,让学生牢牢记住,并学会运用。主观性试题的解答主要是把教材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这就需要用教材的语言和热点的核心语言来组织答案要点。对时政热点中关于中央文献或国家领导人讲话中的一些权威性、经典性,核心性、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高考阅卷时,在相关的题目中,考生只要是答上这些关键词语,就成为答案的亮点,也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回答主观题时,切忌脱离课本知识只用热点词语回答。
上一篇:【政治】发挥教师主体意识,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 12-26 ]
下一篇:(地理 肖芮)联系身边生活情境 打造兴趣地理课堂[ 12-26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