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几乎所有高三教师都在为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三历史复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既定目标这个问题而纠结。传统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往往容易变成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会出现学生上课一听就懂考试起来却一做就错的现象。那么,怎样才可以改变这种教学效能低下的无效课堂呢?我个人认为高三历史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重。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语言准确。文字表达要符合历史事实,不能张冠李戴,这样就混淆了史实。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鉴别比较,弄清同类历史现象的异同点。文字表达要确切的使用历史概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做到表达恰如其分。文字表达要符合语法,行文要通顺流畅,表达要有历史感,文字表达的句子结构要完整,主谓宾搭配要得当。历史表达又不同于文学作品,切忌浓妆艳抹,过于粉饰,遣词造句要平实,要给人有真切的历史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科语言。 2、逻辑严谨。要准确把握问题与答案间的逻辑关系。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紧扣题意,问什么就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要准确把握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论点要能统率材料,材料要能说明论点,论点、论据相统一,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要避免论点、论据选择不当甚至自相矛盾的现象。文字表达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答题要先列提纲,谋篇布局,力求做到结构严谨。答题还要详略得当,切忌东扯西拉。 3、史论结合。文字表达要有史有论。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单纯的史实罗列,达不到认识历史的目的;脱离历史的基本史实,主观臆断,乱下结论,又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只有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剖析,阐发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归纳其共性和个性,做到史论结合,才能对历史做出正确的判断,达到正确认识历史的目的。 文字表达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历史结论源于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分析,所以文字表达要注意史论结合,才能对历史做出正确的阐释。在现有条件下,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师要加强历史教材的结构教学,注意教材的层次分析。教材为各种能力训练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材料,教师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在文字表述方面,教材提供了结构严谨、文字精炼、层次清楚的典范,教师在讲课中要重视对教材结构的分析,使学生对本章节的教材有个大概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层次。 二、提升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1、有效阅读材料,快速捕捉有效的历史信息 材料解析题首先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整理材料的能力。快速有效地阅读材料,捕捉有效信息是做好材料解析题的重要步骤。有的学生材料看了好几遍,却感觉一无所获。建议从两方面入手:带着问题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利用阅读材料的小秘诀,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带着问题看材料与传统的先阅读材料再看问题相比,首先避免了阅读材料后读题再回头读材料的时间上的重复性浪费;其次先看问题,掌握了所设问题,就可以带着问题中的有效信息与提示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既省时又省力。 阅读材料时,掌握一定的技巧也很重要。仔细阅读一遍胜过走马观花好几遍,省时又高效;阅读时随时将有用的信息勾画出来,能有效地减少把捕捉到的信息又遗漏的现象;材料中的头尾、省略号前后以及引自何处也有助于我们有效提取信息。 2、善于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准确判断作者的立场和基本态度,明确材料解析题的主题和中心。 每道材料解析题都有一个中心,材料是按一定的主题来选择组织的,掌握了这道题的主题就明确了答题的大范围,避免偏题。 每段史料都有一定的中心思想,题目选用的材料学生不一定每一则都能完全读懂。学生最头疼的是文言文材料,难度大些的用词晦涩,读一两遍还语意不明。对于这样的材料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主要靠通读找出材料涉及的问题或现象,以及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即可。纵使这段史料用词晦涩,文意难以全盘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态度、立场是可以从对史料的整体阅读上归纳出来的,了解了这个史料题的考试主题,知道史料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立场和基本态度,再结合掌握的相关知识答题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看分猜点,结合问题和分值确定答题要点 高中历史试题尤其是材料解析题的分值设立有一定的规律:基本上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分值较低,一般一个答题要点1—2分;对原因、意义、影响和启示类、分析评析类的分值较高,多为2—3分一点。我们可以根据分值的设定确定答题要点。 当然这种做法可能存在学生分析判断失误的现象,一般来说,高考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中会有1—2个机动性选项,即3点或4点中取2点即可的情况。教师在平时评讲材料解析题时可带着学生尝试看分猜有几点答题要点的训练,不断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4、注重答题时语言的有效组织,字迹清晰和卷面整洁 材料解析题的思考、分析概括过程很重要,但最终思考的结果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答题时语言的组织、字迹和卷面符合高考要求也很重要。 学生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组织、选择,力争条理分明、逻辑关系明确、简洁明了,做到答题要点化、段落化。答题前先根据答题区域的空间合理组织语言,答题时我们多用1、2、3进行分隔,注意语言要简明扼要。 卷面要整洁,防止不必要的失分。高考阅卷时是把学生的答案卷扫描后在电脑上进行阅卷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字迹潦草、过小、连笔等会对阅卷老师产生干扰,有时会因为字迹辨认不清而直接影响得分。还有些学生不按试卷答题要求和区域答题,高考试卷扫描时是按给定的区域固定扫描的,写错位置和随意更换、改变答题区域就扫描不到,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平时练习就严格按照高考要求来进行。 三、让学生来讲评试卷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采用学生讲评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再次对试题进行思考,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理顺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要想讲评,必须抓住问题的题眼,促进审题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想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需要经过认真组织以确保自己的表达具有条理性,在这一组织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学生讲评的过程是其呈现从审题到知识提取再到解题的思维过程。 从试卷中我们只能知道学生的答题正确率,采用学生讲评的方式进行试卷的讲评,有助于学生尽可能多地暴露学习上和思维上的问题,教师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复习提供学情基础。 学生讲评的过程,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得以进一步加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分析和查找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克服了逃避和畏难的心理,有利于其自身解题思维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高三历史复习的教学中,要依据课标及考试说明,结合班级的具体学情,合理定位,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目标和复习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如果能做到知识低起点,扎扎实实夯实基础,学生就能够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自主生成,为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政治]重温高考经典,搞高复习有效性[ 12-24 ]
下一篇:[历史]转变思维,学案导航,提升复习质量[ 12-24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