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他融汇古人,以生活感受陶冶自然,了解自然,在实践中追求自然,并懂得如何在理解自然的基础上再造自然,把生活的真实变为艺术的真实。《巢湖图》是石涛山水画中的上乘之作,画风属于苍劲清雅一路,从中可以看出他坚持“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原则和“我自有我法”的独创精神。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画向近现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石涛;巢湖图;创作思想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他的 “搜尽奇峰打草稿” 、“我自有我法”的绘画创作思想对当时的一些艺术家及对后来的学者都有极大的影响。
《巢湖图》是石涛山水画中的上乘之作,画风属于苍劲清雅一路。康熙三十四年(1695)石涛应清工部尚书李天馥、太守张见易二人的邀请,从扬州来到合肥游览。他们在一起吟诗作画,十分默契。此时石涛山水画创作已达到了构图新奇,意境深邃的艺术高峰。李、张一再挽留,石涛不受,决意返回扬州,船行巢湖时遭遇到连日强风巨浪,为了安全,只好“三里五里一泊舟。”在停靠金沙河时,石涛收到了闻讯赶来的淳朴憨厚的田家农民特地从深水里摘的一枝纯洁可爱、含苞待放的白荷花,石涛颇为感动,在田家农民的要求下,石涛即兴成诗两首,其两句“吾只爱诗不爱钱,一枝菡萏最堪怜”。描绘的内容是,石涛在收到田家农民送来的白荷花时,准备付以“金钱”作为报酬,但是田家执意不受,反而求之以诗,这说明了田家农民的憨厚朴实,其实这也正是作者洁身自好的心声流露。船勉强开到古老的中庙, 实在出于安全的问题,只好停住下来。石涛逗留在中庙古镇的几天,饱览了巢湖风光后,他对这座中庙古刹很是迷恋,几登凤阁,引起了他的笔墨豪情,画出了一幅挺秀清丽的《巢湖图》。
一、《巢湖图》的画面
《巢湖图》是对巢湖东岸的中庙景致作出的别具心裁的“截取”。大片的湖水波浪滔滔,浩浩荡荡,由近而远,由低而高,延伸渐逝,与天相接,占去了画面的三分之二之多,画面中部右侧画了一座庙宇楼阁, 庙基若明若暗,与左下角的湖头人家遥遥相对,与岸边崖石似连非连,在氤氲水气中如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一般的仙境。近景仅占了画面的不到三分之一处,一片整齐的农田,苗齐禾壮。左岸突出了一石墩,瓦、草屋各两幢的白衣庵古庙与中庙相对呼应。右岸两垒巨石,压住了整个画面的阵脚。沿着左岸下,在农田旁画了两株榆树,一松、一柳、作为衬景,起着相互映辉作用。两岸之间,夹着至今仍存的,给航船临时停泊,遇风避险的小船塘。岸旁横竖停靠着三只木船,大概是五个水手或坐或立在仰首张望,盼望天气转好,风力减弱,好启锚开船。船舱门对岸上的那条船中间,盘膝而坐着一个长者,大襟虚掩,这应该是石涛自己的画象,此刻的石涛正在默诵祈祷,愿天遂人意,把他安全的送到扬州。此画作构图新奇,秀峭清丽,笔法兼工带写,比较严谨细腻,由浓淡变化的线条勾勒而成,实处厚重,虚处飘渺,笔与墨皆偏于柔性,这正是作者心平气和,斋以养静时作品,所呈现的气势显现了石涛的蒙养之功。
二、《巢湖图》的创作思想
1、真实的山水:“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作为由明入清的遗民画家,历经了明清易代的天崩地析之变,早年云游四方,使其得以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此主张,是要求从真实的山水中写出生动活泼的图画,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新的风格。这一颇具美学价值的主张,对当时及后一世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是单纯地描绘客观的山川,也不是单纯地表现画象生规的情思。而是画家在接触了客观的山川之后,通过自己的情思感受,理解与熔铸,把自然的山川变为画家胸中的再造的山川,然后把这种主客观统一的东西表现在纸上。《巢湖图》是石涛在巢湖逗留数日并借此机会接触巢湖之景后,通过自己的思想感受,理解与熔铸,把巢湖之景变为自己胸中的巢湖之景后,所画出的作品。
石涛非常重视师法自然和发挥画家的主观情感的作用。他一方面要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另一方面要求“我自发我之肺腑”。要想师法自然,就要了解自然,并懂得如何在理解自然的基础上再造自然,把生活的真实变为艺术的真实。这就得先去“搜尽奇峰”、获得感性认识,但“搜尽奇峰”的目的是为了“打草稿”,即不是被动地复制自然,在这“草稿’上不仅仅是些丘壑位置,画中之“我”己隐隐可见。《巢湖图》是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之后的作品,是石涛在理解自然的基础上再造的自然,把生活的真实变为艺术的真实的作品。
“搜尽奇峰打草稿”,即坚持、“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风格论,这是他关学思想中关于艺术表现方法论中的一个核心思想。但是石涛从未鄙弃古人在艺术上的成就,从未鄙弃传统中的优秀部分,石涛一面吸收古在艺术上的长处,一面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正因为他博采众长,继承传统,运用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与发扬,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真实的情感:“我自用我法”
“我自用我法”的境界,是在实践中追求自然、无迹的状态。石涛所云“画从心而障自远矣”,就是说明画家作画时从自我内心出发就会毫无障碍。在艺术实践中,石涛的山水受黄公望、沈周、董其昌等诸大家的影响。他不完全拒绝传统,更不拒绝向同时代画家学习,但能师古人却不固守绳墨,即凭借自身的创作个性和情思对传统技法作扬弃和取舍,开辟出自家的蹊径,这正是其与众不同之处。
总之,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和创作题材广泛的多产作者,从他的绘画技艺和理论等方面看确是当之无愧的。他主张对绘画技法的变革和创新,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不受传统精神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打破陈法,因而他的画艺不仅高出于同时代许多画家之上,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出类拔萃、屈指可数的。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画向近、现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艺术教研组】听课,我们听什么?[ 11-15 ]
下一篇:【艺术教研组】放下“为人师者”的架子[ 11-15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