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项修炼
清代诗人袁枚有诗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诗中的“学”指知识,“才”指能力,二者都与教师的学术素养有关;诗中的“识”指见识,一个人的见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诗中的“鹄”指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即专业目标、学术素养和思维方式,是教师走向成功的三要素.因此,物理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应该自觉加强以下三项修炼:
一是愿景修炼,即不断追求卓越,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歇的行者;
二是学术修炼,即提升学术素养,使自已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
三是心智修炼,即学会哲学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慧眼独具的智者。
简言之,优秀的物理教师应是行者、学者、智者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
①愿景修炼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先生曾对名师成长规律做过深入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名师的诞生是追求卓越的结果。追求卓越并非企求最好,而是要力求更好,不断超越.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跨越三个台阶:教学技能、教学模式、教学境界.
首先,要练好教学基本功,熟习物理教学常规,掌握教学技能,站稳三尺讲台;其次,要深入探索教学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彰显教学个性,凝练教学风格,构建具有自己印记的教学模式,从而跨上第二个台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教师,理应拥有长远的眼光、博大的气度,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更加贴近物理教学本质,从而跨越教师成长历程中的第三个台阶.
物理教学应该追求怎样的境界呢? 先从宏观层面看,人类追求的最高形态是什么? 如果引用美国科学史学者乔治·萨顿的话来回答,就是“生命的最高目的是造成一些非物质的东西,例如真、善、美”.再从中观层面看,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教育是为了发展和完善人格.而完善的人格由智力、伦理和审美结构构成,这三者的核心恰好也在于真、善、美.最后从微观层面看,物理学科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物理完美地体现了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于是,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是物理教学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理想的物理教学应该达到如下三重境界:一是“求真”,即科学境界,通过科学教育,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是“向善”,即人文境界,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是“臻美”,即艺术境界,注重审美熏陶,让学生拥有积极的人生观.追求这三重教学境界,就是为了教导学生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最终步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物理教学的三重境界犹如三棱锥的三个侧面.当我们还处于锥的底部时,科学、人文、艺术似乎相去甚远,但随着高度的不断提升,三者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小,到了顶点,他们便完美地融为一体一— — 这也正是理想的教学境界之所在.当然,这个“顶点”谁也无法抵达,却不应成为我们放弃追求它的理由.太史公有曰: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如果说“高山仰止”是指理想的教育,那么“心向往之”则是教育的理想;理想的教育虽无人可及,但教育的理想却应人皆有之.今天,我们探求物理教学境界,也正是体现了我们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无限逼近.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说得好:“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于他的上帝一样…… 我们拥有了这样的情怀,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进行终极追求,每一天都朝此迈进,不敢懈怠.”
②学术修炼
物理教师在学术素养方面应该达到“三有”要求:有底气、有眼界、有根基.
首先要有底气,即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物理教师的知识构成是多元的,除了物理学科知识外,还包括物理课程知识、关于学生物理学习的知识、物理教学策略知识和物理学习评价知识,这些知识并非截然割裂,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交集构成了教师所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下文简称PCK)。按照美国教育研究专家舒尔曼的观点,PCK是关于教师如何针对特定的学科主题及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与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由此看来,PCK 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教师所拥有的“转化”智能,即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学科知识转化成教学知识;再通过教学过程,将教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智能.在这两次转化过程中,教师所具备的学科教学知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表明,PCK 是教师专业知识中最核心的,因而发展教师的PCK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当然,教师PCK 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勤于历练,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又要敏于反思,在学习思考中揭示规律、提升智慧,从而发展和丰富学科教学知识.
其次要有眼界,即具有宽广的学科视域.实践表明,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是否深厚,取决于他的学科视域是否宽广.所谓学科视域,指的是教师对其任教学科内涵及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对物理教师而言,学科视域就反映在对“物理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上.物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智慧,还是一种文化.物理学科的丰富内涵,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物理树”:最先映入眼帘的树叶和果实,就像是物理学科的知识层面;支撑着它们的树枝、树干,好比物理学科的思维层面;它那深深扎入泥土、维系着大树生命的树根,则是物理学科的文化层面.作为物理教师,能够对物理学科做一番深入的审视与剖析,拓展自己的学科视域,是十分必要的.眼界决定境界,如果教师仅仅关注物理知识层面,那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名“合格教师”;如果在教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能突出物理思维,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提升智慧,他就是一位“优秀教师”;如果在教物理知识、思维方法的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物理文化的熏陶,润泽他们的心灵,那才称得上是教书育人的“卓越教师”.
再次还要有根基,即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物理教师当然要具备丰富的物理知识,但更应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科知识应处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一个角落,而不是中心,更不应是全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并出色地完成教育任务.有人将学校教育喻为一盘磨:上磨是科学,底磨是人文,磨心是哲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理科教师要有人文素养,文科教师要有理科背景,都应有哲学头脑.例如,高中物理教材开篇就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如果物理教师缺乏应有的人文素养,他的教学就很难使学生理解并感悟科学与人文两者紧密相连的关系.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不应该横亘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提出一个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产生在17 世纪的西方? 对此,英国思想大师怀特海将其答案归结为“希腊的悲剧、罗马的法律和中世纪的信仰.”这些事物乍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正是这些基本人文素养地融合培育了人们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与理性精神,从而极大地推进了西方科学的发展.所以,人们常说科学与人文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割裂或偏废,这对社会文明发展如此,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亦如此.
③心智修炼
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经过充分内化,真正融合于教师的教育信念之中,才能最终外显为正确的教学行为.所谓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而成的、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理解和主张.教育信念对教师的意义往往是不言而喻的,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新教育理念的关键是更新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或是重构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则依赖于教师批判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师对教育问题进行的哲学思考.也就是说,要回溯到教育的原点,运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本质进行寻根究底的反思.
通过对诸多教学问题的分析、比较,我们最终可筛选出以下几个具有本原意义的问题,即为何教? 为谁教? 教什么? 怎么教?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还可进一步发现,它们又分别与价值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等紧密关联.这也表明,我们只有通过对这些本原问题的深刻审视,进而理解、把握他们的真谛,才有可能牢固树立起相应的新观念.
上一篇:数学方法在高考物理中的应用[ 06-29 ]
下一篇:2017第十二届科技体育节术节物理趣味活动物理趣味活动[ 06-29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