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系 | 溶液 | 胶体 | 浊液 |
分散粒子直径 | <1nm | 1~100nm | >100nm |
外观 | 均一,透明,稳定 | 均一,透明,介稳体系 |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
能否透过滤纸 | 能 | 能 | 不能 |
能否透过半透膜 | 能 | 不能 | 不能 |
实例 | 食盐水 | Fe(OH)3胶体 | 泥浆水 |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练习]1.关于分散系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浊液、溶液都是分散系 B.粒子的半径:浊液>溶液>胶体
C.可见光透过溶液时,产生丁达尔现象 D.胶体都不透明、且稳定性极强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练习]2.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冷水 B.煮沸的蒸馏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铝 B. 食盐 C.硫酸 D.蔗糖
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练习]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SO4=H2++SO42- B. AlCl3=Al3++3Cl-
C. Ba(OH)2=Ba2++(OH)2- D. HNO3=H++N5++3O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 ”“↑”“↓”是否应用恰当。
[练习]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金属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将铁投入氯化铁溶液中:Fe+Fe3+=2Fe2+
C.铝和稀硫酸反应:2Al+6H+=2Al3++3H2↑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混合:Ba2++SO42-=BaSO4↓
7.下列反应的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CaCO3与稀HCl反应制备CO2:CaCO3+2H+=Ca2++H2O+CO2↑
C.向Ba(OH)2溶液中滴加KHSO4溶液至中性:Ba2++2OH-+2HSO4-=BaSO4↓++2H2O
D.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溶液变浅绿色:Fe+Fe3+=2Fe2+
8.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2H+=H2O+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6H+=2Fe3++3H2↑
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2H+=H2O+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H++OH-=H2O
9.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B.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
C.Cu(OH)2和稀H2SO4反应 D.CO2通入NaOH溶液中
★4、离子共存问题
学习离子能否共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①、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包括是否有难容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生成、易挥发性物质生成,如有则不共存。②、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有则不共存。③、是否发生互促水解反应,如有则不共存。④、是否发生络合反应,如有则不共存。以上四个方面是对离子能否共存的一个大概判断方法,现总结如下:详见资料。
[练习] 10.在pH=14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溶液是( )
A. Na+、Cu2+、Cl-、SO42- B. Mg2+、Ba2+、NO3-、Cl-
C. K+、Na+、SO42-、CO32- D. K+、Ag+、HCO3-、Cl-
11.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
A. Na+、Ag+、CO32-、Cl- B. K+、Ba2+、SO42- 、 Cl-
C. Na+、K+、CO32-、Cl- D. Na+、K+、Cl-、SO4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12.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SiO2+2C==Si+2CO↑ B. Fe+2FeCl3=3FeCl2
C. Cl2+H2O=HCl+HClO D.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13.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
[练习]14.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
A. 2Na+2H2O=2NaOH+H2↑ B. 2Na2O2+2H2O=4NaOH+O2↑
C. 3NO2+H2O=2HNO3+NO D. 2Cl2+2H2O==4HCl+O2
15.在3Cu + 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3︰8 C. 2︰3 D. 8︰3
16.钛和钛合金在航空工业有重要的应用。冶炼钛的过程中发生反应之一是:
TiO2+2C+2Cl2=TiCl4+2CO。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1molTiCl4时,转移电子4mol B.C是还原剂
C.TiO2是氧化剂 D.尾气必须净化处理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练习]17.已知,(1)2FeCl3+2KI=2FeCl2+2KCl+I2;(2)2FeCl2+Cl2=2FeCl3,据此可判断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FeCl3>Cl2>I2 B. Cl2>FeCl3>I2 C. I2>Cl2>FeCl3 D. Cl2>I2>FeCl3
三、如果使元素化合价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
如果使元素化合价降低,即要使它被还原,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
[练习]20.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
A. SO2→S B. SO32-→SO2 C. I-→I2 D. HCO3-→CO32-
上一篇: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基础知识填空(化学组周营)[ 06-26 ]
下一篇: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基础知识(化学组周营)[ 06-26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