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备考,一个生涩的词语轰然炸响,老师和学生都有些懵呆。“任务驱动性作文”?这是个什么幺蛾子!不像语文教学的用语,也似乎不是教育学方面的术语,感觉有点像心理学里边的东东。教育改革,各种应运而生、应接不暇的概念也听闻过不少,但以海啸之势掀起滔天巨浪的这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是让人有些不明就里。它与以往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写?
其实,任务驱动性作文本质还是材料作文,但材料增加了一定的封闭性,其内容主要是新闻热点、社会焦点、争议事件,这与传统材料作文提供的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其话题引领性很强,能较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观点的欲望,重在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剖析现象的思维深度与广度、阐述观点表达的清晰与晓畅。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通俗地把这类作文称之为“时评类”作文。这种写作具有很强时代感、针对性和思辨性。其就事论事的特质,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和思辩、个性化地认知事物等具有超强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不仅是高考作文形式的变化,更是语文教学方向的变化。
本是直面现实,议身边事,但囿于象牙塔里少得可怜的见识及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定式思维,使得学生视“任务”为猛兽,无所适从,无处逃遁。具体作文中,要么从材料中提炼出关键词,将评议转换成话题来写;要不几种观点齐头并进,公有公理,婆有婆道;第三种情况倒是就事论事,可理屈词穷浅尝辄止,无理可撑无据可援,或原地打转言不及义。仔细思量,学生出现这种茶壶里无饺子的状况,应该跟我们平常的语文教学息息相关。要想让学生于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航,必须从教学策略上予以调整和变更。
高中生活相对封闭,朝六晚十,十五六个小时活动空间基本都在教室,与外界缺乏接触,加之作业负担、高考压力,使得学生除了教材就是教辅,除了试卷就是练习本,根本无暇旁骛。这种情形下让学生对时事进行有见地的自我评议,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也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更是对文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一种呼告。“为时而著”,对读书人来讲,这意味着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要想真正做到为现实而发声,为时代而鸣唱,就必须融身其中,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真正用心去关注社会,体验生活。
要想有所感,必先有所知。如何在朝六晚十的书山题海中偷得一寸光阴片刻闲暇来“消遣”新闻事件、社会热点?学生放不下作业,老师舍不得时间。如果学生课外见闻多一点,那绝对是手机控、刷频狂,亦或是熬夜族或课堂瞌睡族。如果给学生见闻时事的时间,比如每天12:38——12:58的《今日说法》、19:00——19:30的《新闻联播》、19:38——19:55《焦点访谈》等新闻节目,或许尺屏也能知万象,斗室亦可晓天下。如果每周能再给学生既定时间来阅读时文(教师编集),那么这就涉及到课程、课时调整及组织管理等系列问题,这恐怕又将引发一场教学改革,而且是只关乎增加语文课时的新万博软件2018 。如果180分的语文传说能够得以成真,或许这种改革就能水到渠成。但在150的既定分数不变的眼下,压缩其他学科课时来进行语文延伸拓展,这恐怕恁谁都不敢为之的事情。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听闻多了,见识广了,自然就能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主观的自我认知,告别假大空,力矫无病呻吟、滥情矫情之文风,杜绝“台阁体”。
上一篇:新高考背景下语文阅读之我见[ 06-22 ]
下一篇:乱花浅草春好处,申言谕理贵清明[ 06-22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