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加了广州“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活动。很感谢学校能给自己这次机会参加了这次观摩学习,聆听大师的精彩课堂和报告令我非常震撼,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探讨生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历时4天,共有4位专家与我们做了交流,还观摩了广州市骏景小学的两堂示范课,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和参与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制定的来自山东恒台一中的耿文超老师。
通过他们的讲座我有两个体会想跟大家分享。
一是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二是课堂是一个根加空的模式。从这两点来看,不论是学生还是课堂,都是埋下一颗种子,待他长成参天大树。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从学生角度来讲,生本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本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叶圣陶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在观摩的示范课上,给我最大感触的是她们说出来的话,是我在课堂上讲解,学生都听不懂的观点,但他们说的头头是道,给我最大打击的是我面对的是高中学生,而他们只是小学在读生。一群小学生可以把道德经随口背出来,可以把儒释道三家的观点阐释的清清楚楚,这不禁让我反思。
他们提倡的学习是在每一次研究上都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这就是教学生学。
教师不做“拉牛上树”的人。
我们总是在给藤蔓搭一个架子,让向四处伸张的树藤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在生本教育中,我们不能再“拉牛上树”,使出了十二分的力,收效只有十分之一,渐渐的感到疲惫、力不从心、职业倦怠。生本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解放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解放,是给学生一个挑战,也是给教师一些挑战;更是给学生一个挖掘自我机会,也是给教师一个成长的机会。
如关于“慧根”的理念。郭思乐教授说:“人之知为知,己之知为慧。我们把在教学中促使人智慧成长的根基称为‘慧根’。”我们要挖掘的是学生的慧根,也要在教学中发掘自己的慧根。
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人具有学习的天性。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郭教授提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目前的教学有时会让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希望不断前进的生本教育会带给学生,带给我一些新的动力。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摸索、继续学习,希望领导们能多给我一些批评,也多给我一些宽容。
在我工作的这一年里,我发现生活就是这样,有人做,有人看,还有人在捣乱。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教师这个职业,付出再多,到最后,都只感动了自己。不能因为不被学生感激,就慢慢放弃自己,不能因为不被别人理解,就不表达自己。我会多给自己一些信心,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然后踏踏实实地为这一刻所选择的倾尽全力。
上一篇:诗歌创作实践中的通感[ 06-22 ]
下一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式之一[ 06-22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