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第1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一个个体就是一个细胞,能独立的完成各项生活动。(2)多细胞生物中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3)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那些层次:
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注:(一般认为,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讲,细胞就是个体级概念,即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的层次;对于植物来讲,没有系统概念,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个体。)
3、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细胞位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一层,是其他各层形成和行使功能的最基本单位。(2)病毒是生物,也比细胞结构简单,但因为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所以不是生命系统层次。(3)组成细胞的分子或原子因为不能进行代谢,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而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
(1)对光 (调整通光孔,调节反光镜,使光路通畅,并达到适宜亮度。)
(2)低倍镜观察 (先选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整准焦螺旋,观察材料,
(3)移片 将想要观察的部分挪到视野中央。应注意方向“上、下、左、右皆与实际相反”)
(4)换镜 通过旋转 转换器 将物镜换成高倍镜)
(5)调焦 (旋转 细准焦螺旋 使视野清晰,进行观察。)
2、什么是原核细胞?什么是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 原核细胞 | 真核细胞 | |
概念 |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细胞 |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细胞 | |
最主要区别 |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 |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成形的细胞核) | |
细胞壁 | 有,但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 | 植物细胞有,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
| |
细胞质 | 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 除了核糖体外,还有其他细胞器 | |
细胞核或拟核 | 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 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 |
共性 | 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拟核三部分结构,都有遗传物质DNA,都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 ||
代表生物 | 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细菌 |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真菌细胞 | |
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由核膜围成的典型细胞核。(支原体、衣原体、蓝藻(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细菌(具有描写形态的词,如‘杆、弧、螺旋、球 等’)。
3、细胞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①细胞是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4、细胞学说的重要结论:
它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 比较地壳和细胞的化学元素有什么结论?
答:从元素种类来看具有统一性,从元素的含量来看具有差异性。
2、组成细胞的元素的分类:种类有20种
(1)大量元素: 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镁Mg
(2)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
(3)主要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硫S
(4)基本元素: 碳C、氢H、氧O、氮N
(5)最基本元素: 碳C
3、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
①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多)、无机盐、
②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鲜重仅次于水,干重含量最多)、核酸
4、怎样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 原理 | ||
| 试剂 | 要求 | 现象 |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①先混合后注入 ②现配现用 ③水浴加热 | 砖红色沉淀 |
脂肪 | 苏丹III染剂 苏丹IV染剂 |
| 橘黄色 红色 |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先A氢氧化钠(1mL), 后B硫酸铜(4滴) | 紫色 |
5、还原糖检测中实验材料的要求
答;①材料颜色较浅------—便于与砖红色沉淀对比
②含有丰富的还原性糖—-----蔗糖等非还原性糖不行
6、脂肪检测中是否一定要用到显微镜
答;不一定,脂肪检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组织样液滴加苏丹III染剂或苏丹IV染剂,这种方法不需要用到显微镜;另一种方法是制作切片,这种方法需要用到显微镜。
7、脂肪检测中酒精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实验中用酒精洗去浮色----只是脂肪颗粒被染上色,而周围没有染上色。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
1、氨基酸的种类和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同时连在同一个碳上(中心碳原子)。既一个氨基酸有五部分组成;①一个中心碳原子②至少一个氨基③至少一个羧基④一个氢原子⑤一个R基
2、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答;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从处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这些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成人有8种,婴儿有9种。反之,另12种为非必需氨基酸
3、肽键是如何表形成的?
答;一个氨基酸羧基的OH和另一个氨基酸氨基的H反应生成水,形成一个肽键。
4、 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由哪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答:①肽链中的氨基酸的种类、②数量、③排列顺序不同,④形成肽链后的盘旋、折叠方式以及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种类的多样性。
5、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在体内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运输功能(载体、血红蛋白)、调节功能(部分激素)、免疫功能(抗体)、催化功能(多数酶)等等。
6、 与蛋白质计算相关的公式
①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个数
②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
③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的个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氨基酸个数-肽链数)
④蛋白质中的氨基个数=肽链数+R基中的氨基酸数
⑤蛋白质中的羧基个数=肽链数+R基中的羧基酸数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 DNA和RNA有什么异同:
| 核酸 | ||
比较项目 | DNA | RNA | |
中文名称 | 脱氧核糖核酸 | 核糖核酸 | |
分布 |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还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 |
基本单位 | 脱氧核苷酸 | 核糖核苷酸 | |
这两种统称为:核苷酸 | |||
每一单位分子构成 | 磷酸 | 完全相同 | |
五碳糖 | 脱氧核糖 | 核糖 | |
碱基 | T 胸腺嘧啶(特有) A 腺嘌呤 G 鸟嘌呤 C 胞嘧啶 | U尿嘧啶(特有) A 腺嘌呤 G 鸟嘌呤 C 胞嘧啶 | |
结构 | 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 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
2、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遗传信息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即遗传信息。如某DNA有N对脱氧核苷酸(碱基)组成,其种类有4的N次方种.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细胞中的糖类元素组成
答;细胞中的糖类元素只含有C H O 三种
2、 糖类的分类
(一)按分子大小
糖类 | 单糖 | (葡萄糖C6H12O6、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
二糖 | (蔗糖、乳糖、麦芽糖)
| |
多糖 | (淀粉、糖原、纤维素)。 |
(二)按动物和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 | 动物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糖 | 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糖 |
半乳糖、乳糖、糖原 |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 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
(三)按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
常见的还原性糖 | 常见的非还原性糖 |
果糖、葡萄糖、麦芽糖 | 蔗糖、淀粉、纤维素 |
3、 糖的作用:
答;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例外,核糖、脱氧核糖)
葡萄糖:细胞中主要的单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核 糖:核糖核酸(RNA)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组成成分。
麦芽糖:两分子的葡萄糖组成
蔗糖: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组成
乳糖: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
淀 粉: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糖 原: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可水解为单糖,但肌糖原不能水解为单糖。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4、 细胞中脂质的元素组成和特点?
答;主要有C、、H、O三种元素,有的还含有P和N。脂质中的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5、 细胞中的脂质主要有哪几类?在细胞中起什么作用?
脂质 | |||
| 脂肪 | 磷脂 | 固醇 |
元素 | 只有C、H、O | 一定含有C、H、O、P |
|
功能 | ①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②隔热,保温 ③缓冲,减压
| 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 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
6、生物大分子以什么结构为骨架: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水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答: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少部分水与细胞中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而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2、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结合水作用是:细胞的构成成分;
自由水的作用是:①良好溶解、②某些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场所、③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3、 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有什么特点?
答①不同的生物含水量不同,代谢强的生物体含水量高
②同一生物体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含水量不同,代谢强的时期或部位生物体含水量高
③抗逆性强的生物(如抗旱性、抗寒性)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低
3、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答: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
4、无机盐的作用?
答;
作用① | 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
| |
钙离子 | 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 | |
钠离子、HCO3- | 维持细胞 的酸碱平衡 | |
作用② | 构成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 | |
镁离子 | 构成叶绿素 | |
铁离子 | 构成血红蛋白 |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元素各有哪些?
答;化学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中最主要就是磷脂。(动物细胞膜的化学成分脂质中还有胆固醇),化学元素一定由C、H、O、N、P。
2、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什么?
答;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的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反之,亦是。
3、 获取细胞膜选用什么原材料?为什么选用该材料?
答;选用人和其他哺育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选它的原因是1、没有细胞壁,2、没有细胞核,3、没有众多的细胞器。
4、 怎样获得细胞膜?
答;将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
5、 细胞膜有哪些功能?
答;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是什么?
答;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功能是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7、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在细胞膜外界,能否说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
答。不能说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因为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任何物质都是可以自由进出的,细胞壁不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8、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
答;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③两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8、 染色排除法为什么可以判断细胞的死活?
答;该染色剂是该细胞不需要的,因为活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活细胞中该染色剂不能进入细胞内,而使细胞呈“无色”。若是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进入细胞内,该染色剂进入细胞而使细胞呈“有色”。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 如何将各种细胞器(结构)分离开来?
答;常用的方法为差速离心法
2、 各种细胞器的比较
答;如下表
细胞器名称 | 有关膜 | 细胞类型的分布 | 功能 | 备注 |
线粒体 | 双层膜 | 能进行有呼吸的真核细胞中 (进行无氧呼吸的和原核细胞没有) |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代谢快的细胞线粒体含量多 |
叶绿体 | 双层膜 | 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和根细胞等没有) |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是因为它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
内质网 | 单层膜 | 所有的真核细胞中 | 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 细胞内最大的膜;对蛋白质的进行折叠、糖基化等(对蛋白质侧重于加工而不是合成) |
高尔基体 | 单层膜 | 所有的真核细胞中 |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 动物细胞中功能是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是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核糖体 | 无膜 | 所有的细胞中 | 合成蛋白质 | 分布有两种类型 |
溶酶体 | 单层膜 | 所有的真核细胞中 | 内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或病毒 |
|
液泡 | 单层膜 | 主要存在植物细胞中 | 内含细胞液,含有各种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 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中央大液泡 |
中心体 | 无膜 |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 与有丝分裂有关 | 一个中心体有两个中心粒 |
3、 各种细胞器的归纳
答;
动植物细胞分布 |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 叶绿体 |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 | 中心体 | |
动植物均有的细胞器 |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 | |
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细胞器 | 液泡 | |
有关膜的层数 | 无膜的细胞器 | 核糖体、中心体 |
单层膜的细胞器 |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 |
双层膜的细胞器 | 线粒体、叶绿体 | |
可见性 | 光学显微镜可以看见的细胞器 | 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
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见的细胞器 | 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中心体 | |
成分或功能 | 含DNA的细胞器 | 线粒体和叶绿体 |
含RNA的细胞器 | 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 |
含色素的细胞器 | 叶绿体和液泡 | |
能量转换的相关的细胞器 | 线粒体和叶绿体 | |
与分泌蛋白相关的细胞器 |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
4、 什么是显微结构?什么是亚显微结构?
答;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结构,(放大倍数较小)叫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见的结构(放大倍数较大)叫亚显微结构。
5、 细胞质如何分类,代谢主要在哪里进行?
答;细胞质分为两部分,一是各种细胞器,二是细胞质基质。细胞内的代谢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6、 蛋白质合成能不能在内质网完成?
答;蛋白质不能在内质网上合成,蛋白质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7、 为什么线粒体需要染色而叶绿体不需要染色?
答;因为叶绿体本身就是绿色,而线粒体是无色的,所以需要染色。
8、 如何将线粒体染色?
答;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9、 为什么选藓类的小叶或者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答;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尽可能的薄(一层细胞厚),而 ①藓类叶片仅有一层叶肉细胞。 ②菠菜叶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是叶绿体大,便于观察。③叶片的表皮细胞无叶绿体(保卫细胞例外)
10、 为什么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进保持有水的状态。
答;是为了保持细胞的活性,因为整个观察要在活细胞中进行。
11、 什么是分泌蛋白质,常见的分泌蛋白质有哪些?
答;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叫分泌蛋白。
常见的胞内蛋白 | 常见的胞外蛋白 |
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 | 消化酶、抗体和部分激素 |
12、 分泌蛋白形成过程,各部分合作及作用。
核糖体 | 内质网 | 囊泡 | 高尔基体 | 囊泡 | 细胞膜 |
合成蛋白质 | 加工、糖基化 | 运输蛋白质 | 加工 | 运输蛋白质 | 分泌 |
| 膜面积减小 |
| 膜面积一增一减,最终基本不变 |
| 膜面积增加 |
13、 什么是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请举例说明
答;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例如,分泌蛋白中的囊泡就是生物膜,但生物腹腔中的小肠膜等属于生物组织,不是生物膜系统。
14、 生物膜系统有哪些功能?
答;(1)细胞膜的三个功能①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3)生物膜将细胞器分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15、各种生物膜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答;和细胞膜相似,主要成分为脂质(磷脂)和蛋白质,其次还有少量的糖类。
16、 生物膜在结构有哪些联系?
答;内质网可以和核膜直接相联,也可以和细胞膜直接相联。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 细胞核有哪些功能?
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 细胞核有哪些结构,各有什么功能?
细胞核 | 结构 | 功能 |
核膜 |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 | |
染色质 |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 |
核仁 |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
核孔 |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
3、 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 染色质 | 染色体 |
组成成分 | DNA和蛋白质 | DNA和蛋白质 |
形态 | 丝状物 | 圆柱状或杆状 |
存在时期 | 细胞分裂间期 | 细胞分裂期 |
结论 |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
4、 常见的生物模型有哪几类?
答;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什么是自由扩散?什么是渗透作用?
答;物质分子从浓度(单位体积分子个数)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的现象叫做自由扩散。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自由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2、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什么条件?
答;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此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分子个数)
3、漏斗中液面为什么上升?
答;漏斗中溶液中有溶质(蔗糖)分子,导致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水分子个数少于烧杯中清水的水分子个数,水分子发生渗透作用,从烧杯通过半透膜流向漏斗,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故漏斗中的水分子增多,液面上升。
4、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答;不会上升,因为纱布是全透性的,大小分子都可以透过,所以用纱布代替玻璃纸,由于蔗糖分子的透过作用,而使两侧不会出现浓度差。
5、水分子是从溶液浓度高一侧流向浓度低一侧,还是反过来?为什么?
答;水分子是从溶液浓度低一侧流向浓度高一侧,因为溶液浓度低,则水分子含量高,溶液浓度高,水分子含量少,而水分子一定是从水分子含量高流向水分子含量低。
6、动物细胞会不会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
答;动物细胞会发生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因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而相当于半透膜,所以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溶液度低时,动物细胞会吸水,(例如将动物细胞放于清水中会吸水涨跛),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溶液浓度高时,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
7、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多少(能力)取决于什么?
答;取决细胞的溶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大小的差值,差值越大,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越多
8、什么是原生质层?什么是原生质体?
答;原生质层指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体指的一个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既植物细胞除了细胞壁之外的部分。
9、什么叫质壁分离?什么是质壁分离的复原?
答;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淅分离开来,也就发生了质壁分离。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时,原生质层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也就发生了质壁分离的复原。“质”指的是原生质层,“壁”指的是细胞壁。
10、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区别?
答;
| 动物细胞 | 植物细胞 |
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 | 细胞膜 | 原生质层 |
细胞内的液体浓度 | 细胞质的浓度 | 细胞液的浓度 |
吸水的现象 | 细胞吸水膨胀甚至胀破 | 不会吸水胀破(受细胞壁的保护) |
失水的现象 | 失水皱缩 | 质壁分离 |
11、为什么质壁分离的实验选用洋葱的外表皮?
答;洋葱外表皮细胞中有紫色的大液泡,不用染色就可以看到液泡和原生质层的变化。
12、什么样的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常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有哪些?
答;活的成熟植物细胞(有中央液泡)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常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有;干种子细胞,根尖生长点(分生区)细胞等幼嫩细胞.
13、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中央液泡大小在如何变化,细胞的吸水能力在怎么变化,在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在怎么变化?
答;
| 中央液泡的大小 | 细胞大小 | 吸水能力 | 原因 |
质壁分离 | 变小 | 基本不变 | 变强 |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
质壁分离的复原 | 变大 | 基本不变 | 变弱 |
14、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的比较,为什么说细胞膜等选择透过性膜不是半透膜
答
| 半透膜 | 选择透过性膜 |
水分子 | 自由透过 | 自由透过 |
小分子或离子 | 可以透过 | 有的能透过,有的不能透过 |
大分子 | 不能透过 | 不能透过 |
结论;半透膜包含选择透过性膜,选择透过性膜要求更高,所以说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但不是说选择透过性膜就是半透膜。 |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 磷脂分子有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特点?
答;磷脂分子有C、H、O、N、P五种元素组成,它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它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梳水的。
2、对细胞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膜的通透性开始的?
答;(1)技术的限制;细胞膜太薄了,当时没有电子显微镜,(2)理论依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有什么样的功能,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
3、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有何异同?
答;
|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 | 流动镶嵌模型 |
不同点 | 蛋白质均匀分布在两侧 | 蛋白质分布是不均匀的,有“镶在”、“嵌入”、“贯穿”三种分布 |
膜分子不能运动 | 膜分子可能运动 | |
相同点 |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 |
4、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人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5、什么是糖被?有何生理功能?
答;糖被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质,它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它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动物细胞的糖被还有识别作用。
6、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功能特点是什么?
答;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比较?
答;
| 被动运输 | 主动运输 | |
| 自由扩散 | 协助扩散 | |
概念 |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 |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
方向 | 高浓度---------低浓度 | 低浓度--------高浓度 | |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 | 不需要 | 需要 | |
是否需要能量 | 不需要 | 需要 | |
影响外界因素 | 浓度差的大小 | 浓度差的大小; 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 能量的多少----温度和氧气; 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
物质类型 | 水分子,气体、脂质物质 | 少数的离子,葡萄糖等 | 大多数离子,氨基酸、单糖 |
共性 | 都是针对小分子物质,不针对大分子物质,原理都是选择透过膜 | ||
特别说明 |
| 仅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葡萄糖进进入其他细胞,如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则为主动运输。离子一般都是主动运输 |
2、主动运输的意义?
答;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有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在成熟的植物细胞载玻片上滴加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植物细胞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答;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因为刚开始时,细胞外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但植物细胞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从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进而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3、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哪些?
答;大分子不能进行跨膜运输,(这是选择透过性膜的性质决定的)所以不能穿过生物膜,进细胞只能通过胞吞;出细胞只能通过胞吐,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1、意大利科学家将肉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后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要解决肉块(蛋白质)的分解是胃的物理作用,还是胃中的化学物质的分解作用。
2、什么是细胞代谢?
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答;
| 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 ||
|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 | 因变量:随自变是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 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非自变量 |
要求 | 一个实验中只能有一个自变量, | 确定因变量的不同完全是因为自变量不同而引起的 | 相同且适宜 |
课本实验的举例 | 反应的条件 (加热、无机催化剂、酶) | 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气泡的快慢) | 试管的洁净程度、溶液的量等. |
4、什么是对照实验?
答;除了一个因素(自变量)以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设对照(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
5、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设计实验步骤常用"三步法"
第一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 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第二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它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第三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
6、什么是活化能?
答;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的称为活化能。
7、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答;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8、酶的化学本质
答;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是RNA
9、酶具有哪些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同无机催化剂相比
(2)、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合
10、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之间什么关系?
答;(1)在最适的温度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最高,(2)低于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3)高于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在过高的温度下,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
11、温度过低和过高情况下,酶的活性均较低,有没有区别?
答;有区别,在低温下,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破坏,只是酶的活性被抑制,适当升高温度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在高温下,酶的分子结构受以破坏,适当降低温度酶的活性也不能恢复。
12、在探究“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在对因变量淀粉的分解产物检测中,能不能用斐林试剂?原因是什么?
答;不能,因为用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而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使用斐林试剂它会影响到自变量,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的产物,而应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分解。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 ATP 分子中各结构名称及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关系
答;
ATP中文名称 | ATP结构简式 | A代表 | P代表 | ~~代表 | --代表 |
三磷酸腺苷 | A—P~P~P | 腺苷 | 磷酸 | 高能磷酸键 | 普通磷酸键 |
结论;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即ATP脱去2个磷酸之后,刚好就是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与ADP的转化能量和酶的区别
| 能量的来的源 | 能量的去向 | 酶的种类 |
ATP转化为ADP | ATP中远离A的哪个高能磷酸键中能量 |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 水解酶 |
ADP转化为ATP | 光能(光合作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呼吸作用) | 储存于ATP中 | 合成酶 |
结论;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一个可逆反应,
2、 酶和ATP对细胞代谢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两种物质,为什么它们在细胞中的含量都很少?
答;酶很少的原因是酶具有高效性,ATP很少的原因是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很快。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 什么是细胞呼吸,它与机体的呼吸作用有无区别?
答;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是一个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而机体呼吸是一个物理过程。
2、有氧呼吸的过程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物质变化 | 1葡萄糖 2丙酮酸+[H]+能量 | 丙酮酸+水 二氧化碳+[H]+能量 | [H]+O2 水+能量 |
能量变化 | 少 量的能量 | 少量 的能量 | 大量的能量 |
反应的场所 | 细胞质基质 | 线粒体基质 | 线粒体内膜 |
总反应式 | C6H12O6+6H2O+6O2 6CO2+12H20+能量 | ||
概念 | 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
3、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能不有进行有氧呼吸?
答;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原核细胞都没有线粒体,但大部分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所以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4、无氧呼吸过程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物质变化 | 1葡萄糖 2丙酮酸+[H]+能量 | 丙酮酸 酒精+二氧化碳 丙酮酸 乳酸 |
能量变化 | 少量能量 | 无能量释放 |
反应的场所 | 细胞质基质 |
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类型 |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
不同的 | 反应条件 | 需要O2、酶、适宜温度 | 不需O2、需要酶和适宜温度 |
反应场所 |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 全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
分解产物 | CO2 、H2O | 乳酸或酒精和CO2 | |
释放能量 | 释放大量能量(三阶段均产生ATP) | 释放少量能量(仅第一阶段产生ATP) | |
特点 |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 有机物未彻底分解,能量不完全释放 | |
联系 | 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所需,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完全相同。 |
6、从元素组成上思考,为什么脂肪含的能量比糖类多?
答;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脂质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出的[H]更多,会与更多的氧气结合,产生更多的水,产生更多的能量。
7、酶母菌有哪些特点?
答;酵母菌 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进行兼性厌氧,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无氧化碳。
8、如何检测CO2和酒精?
答;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橙色的重铬酸钾反应变成灰绿色。
9、根据呼吸作用原理,如何贮存水果和蔬菜?
答;应降低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1)低氧,有氧和无氧呼吸都较低,释放的CO2总量最少的值;(2)适当的降低温度;(4)若是干种子的话还可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1、有关生物中”能量和能源”的小结
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 | 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 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有 | 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有 | 直接供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需要能量的方式是 |
太阳能 | 糖类 | 葡萄糖 | 淀粉+脂肪 | 糖原+脂肪 | ATP | 线粒体+叶绿体 | 主动运输 |
2、绿叶中的色素,
色素 | |||
叶绿素 | 类胡萝卜素 | ||
叶绿素a | 叶绿素b | 胡萝卜素 | 叶黄素 |
蓝绿色 | 黄绿色 | 橙黄色 | 黄色 |
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 吸收蓝紫光 |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几分钟之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4、滤纸条上从上向下依次是什么色素带
| 色素的种类 | 溶解度 | 扩散速度 | 色素含量 | 色素带的宽度 |
上;第一条 | 胡萝卜素 | 最大 | 最快 | 最少 | 最窄 |
| 叶黄素 |
|
| 较少 | 较窄 |
| 叶绿素a |
|
| 最多 | 最宽 |
下;第四条 | 叶绿素b | 最小 | 最慢 | 较多 | 较宽 |
5、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向研钵中放放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原因是什么?
答;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若不加二氧化硅,色素则在叶肉细胞中,得的溶液将只有少量的色素,若不加碳酸钙,则色素会被分解掉,
6、为什么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
答;剪去两角主要是为了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是均匀的,
7、画滤液细线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答;画滤液细线的一定要注意细、均、齐、注意;再画一两次,主要是增加色素的量,否则一扩散开来就看不清了,一般要等上一次所画的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下一次的滤液细线。细主要防止色素分离后相互重叠。
8、画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答;因为这样滤纸条上的色素就会直接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
9、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如何扩大反应面积的?
答;线粒体是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叶绿体中有许多基粒,每个基粒上有许多类囊体,极大的扩在了受光(反应)面积。
10、课本100页的资料分析;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答;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1、恩格尔曼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
答;这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等等。
12、人类是怎样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原理的:
答;普里斯特立:将绿植与蜡烛或小鼠至于密闭钟罩,证明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反复重复普~的实验,证明只有在光照下该实验才能成功,即光照是条件
众多科学家:发现空气组成,证明绿植更新的是氧气,即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梅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推测植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萨克斯:天竺葵叶片半遮光,半曝光,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鲁宾和卡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13、光合作用的过程
| 光反应阶段 | 暗反应阶段 |
反应条件 | 有光照 | 有无光均可 |
物质变化 | H2O→O2 + [H]( 水的光解) | C5 + CO2 →2C3(CO2 的固定) |
ADP+Pi+能量→ATP( ATP的生成) | C3 +[H]+ ATP→ (CH2O)+C5 +ADP+Pi( C3的还原) | |
能量变化 | 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
场所 | 类囊体薄膜上 | 叶绿体基质中 |
联系 |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NADP+和ADP、Pi |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 |
14、光合作用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影响因素有: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矿质元素含量等
15、夏季的中午,为为什么光照强度大,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答;夏季的中午,由于温度过高,植物蒸腾作用过强而导致植物叶表皮气孔关闭,使CO2吸收量减少而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16、如何通过调节温度,使大棚中农作物增产?
答,白天适当增加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晚上适当降低温度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17、叶肉细胞中C3 、[H]、 ATP、C5 、ADP含量的变化
| CO2突然降低 | 光照突然减弱 |
C3含量变化 | 减少 | 增多 |
[H]含量变化 | 增加 | 减少 |
ATP含量变化 | 增加 | 减少 |
C5含量变化 | 增加 | 减少 |
ADP含量变化 | 减少 | 增多 |
18、什么是化能合成作用:
利用体外环境中某种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成为化能合成,如硝化细菌,就是利用氨转变成硝酸根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读记材料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1、生物或器官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答;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2、在研究“物质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的扩散速率是否相同?
答;扩散速率(决对速率)是相同的,相对速率是不相同的。也就是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玉脂块的增大而降低。
3、细胞大小与代谢强弱的关系?
答;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反之,也是
4、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答;一是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制约了细胞的长大,二是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5、细胞增殖的意义;
答;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6、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哪三种?
答;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
7、什么是细胞周期?
答;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8、常见能分裂和不能分裂的细胞?
答;
| 能分裂的细胞 | 不能分裂的细胞 |
数量 | 较少 | 决大多数 |
举例 | 根尖分生区细胞、皮肤的生发层细胞等 | 根尖的成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根冠、神经细胞、血细胞、精子细胞等 |
9、细胞分裂间期特点?
答;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最长,主要是完成DNA分了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染色体的复制,DNA数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出现姐妹染色单体,其数量等于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二倍),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10、细胞分裂前期的特点?
答,概括为“两失两现一散乱”两失是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两现是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一散是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11、细胞分裂中期的特点?
答; 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观察的最佳时期,排赤道板的是着丝点。)
12、细胞分裂后期的特点?
后期:点裂均分向两极(着丝点分裂,DNA数目不变,由于每条染色单体都变成了一条独立的染色体,因此染色单体数目归零,染色体数加倍,在纺锤丝的牵拉作用下移向细胞两极。)
13、细胞分裂末期的特点?
答;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建,动物细胞赤道板位置向内收缩形成缢裂,将细胞一分为二;植物细胞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主要成分纤维素,其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向四周延伸,将新细胞分割成二,而后新细胞周期开始。)
14、细胞周期中各时期染色体,单体、DNA的数目变化
答;
| 间期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染色体 | 2N | 2N | 2N | 4N | 4N—2N |
染色单体 | 0—4N | 4N | 4N | 0 | 0 |
DNA | 2a—4a | 4a | 4a | 4a | 4a—2a |
15、分析细胞中染色体,单体,DNA变化的原因?
答;
| 数量增加的原因和时期 | 数量减少的原因和时期 |
染色体 | 着丝点分裂;后期 | 子细胞分开;末期 |
单体 | 染色体复制;间期 | 着丝点分裂;后期 |
DNA | 染色体复制;间期 | 子细胞分开;末期 |
1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
答;
| 区别点1 | 区别点2 |
| 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前期) | 子细胞形成的方式不同(末期) |
植物细胞 |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 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把细胞分成两部分 |
动物细胞 | 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
17、有丝分裂的意义?
答;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使细胞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
18、细胞的无丝分裂有什么特点:
核缢裂后细胞一分为二,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例:蛙的红细胞)
19、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是什么?
答;分生区细胞的各个细胞的分例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能看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通过观察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中个时期,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着色。
20、装片制作的流程及目的?
答;
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制片 |
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 使染色体着色 | 使细胞分期开来,有利于观察 |
|
|
|
|
21、实验中观察的要点?
答;(1)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的细胞;(2)用高倍镜找到分裂中期的细胞,(3)再找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4)最后观察间期的细胞。
第2节:细胞的分化
1、什么是细胞分化:
答;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特点是:持久性和不可逆性;分化过程伴随终身,在胚胎形成时达到最大限度,正常情况下高度分化了的细胞不会再恢复到未分化状态,一般也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即: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差,分化能力越差。【卵细胞除外】)
2、细胞分化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前提。多细胞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3、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是同的。
4、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
答;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一般需要无菌、离体、营养物质等条件)植物细胞整体具有全能型,单个植物细胞离体后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完整植物个体;而动物细胞整体不具备全能型(因为功能过于专一分化程度过高或其他因素限制),但是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可以发育成完整个体,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
5、细胞分裂能力、分化程度、全能性大小之间的关系
答;细胞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分裂能力越强、全能性越高,反之,也是。
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
答;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讲,由于其细胞既是个体,所以细胞的衰老就是个体的衰老。
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个体的衰老也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细胞衰老的特征是什么:
答;水分减少(体积变小,皱缩)→ 酶活性下降(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白发)→ 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 呼吸速率下降 →膜的通透性改变→阻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与传递→ 色素堆积(老年斑);核增大,染色质固缩。
3、细胞凋亡的含义是什么,它与细胞坏死有什么区别:
答;细胞凋亡是指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由机体控制的主动的死亡,是自然的生理过程;而细胞坏死是指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
细胞凋亡的例子:①细胞的自然更新②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③蝌蚪尾的消失、手指的形成。
第4节: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有哪些特征:
①无限增值②结构形态改变(癌细胞一般为球形)③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减少黏着性下降,易转移。
2、常见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各种射线;
化学致癌因子: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病毒致癌因子:Rous肉瘤病毒
3、预防癌症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
引发癌症的主要原因是不正当的而饮食习惯和吸烟,可见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癌症。
上一篇:高二英语备课组 于云姣[ 06-22 ]
下一篇:项目组成果一;第二册基础知识,[ 06-22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