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在学生的眼中一直都是枯燥的乏味的,特别是哲学,原理抽象,理论晦涩难懂,而我们的政治教师也成为了“严肃”的代名词。所以如何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具活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一直是我在教学工作中在探讨的问题。
随网络逐渐走入学生的生活,学生思想多元化趋势更加显现。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遭遇教育尴尬,比如很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严重:打瞌睡的、看小说的、玩手机的等等,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可能还会造成冲突,难以达到教育学生的预想效果,怎么办呢?
面对这种情况,我想能不能把故事引入教育教学中,因为故事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适时的引用一些故事,肯定也会走进学生的内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导入要生动,有新意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生动,有新意,让学生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与奔放。这样,这节课就有了很好的前奏与铺垫,这样也就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会热情十足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整堂课的学习气氛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课堂导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例如,在讲“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我的导入是:有个皇帝下去体察民情,一天下大雪,皇帝和一个官员、一个地主在酒楼吃饭,看着大雪飘飘,皇帝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句“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连忙拍马屁,“乃是皇家瑞气”,地主得意洋洋地附和道,“再下三年何妨”,门口一个破衣烂衫、饥渴难耐、冻得浑身发抖的乞丐听了破口大骂“放你娘的狗屁!”来引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设疑问,发动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懒懒的听。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给学生往大脑里灌知识,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根本不用动脑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发动学生的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与问”,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所以,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巧设疑问,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点燃。 在讲“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时”知识点时,我先给学生用幻灯片放一个图片:两个小女孩站在一丛玫瑰花前,一个女孩很高兴的说:“玫瑰花虽然有刺,可是却开着又香又漂亮的花”,另一个女孩撅着嘴:“玫瑰花太讨厌了,全是刺啊!”为什么两个小女孩有不同的观感呢?
以上问题的设置,在学生心理造成了某种疑问,引起了他们的有意注意,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动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成语、笑话、故事等来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抽象又枯燥的知识让学生厌学,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别出新裁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的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的。例如,讲“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开头: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生气的连连摆手说:“医生让我吃水果,你为什么给我拿香蕉和苹果,我不吃这些。”他的行为把家人弄的哭笑不得。这个故事中蕴含着什么道理呢?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水果”是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香蕉、苹果”等是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用这个故事来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使抽象的哲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了。
四、教学语言要生动,富有激情
如果一个教师的授课语言平淡无奇,精神状况不佳,语言上没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快慢的变化,我觉得学生听起来会很困,很无聊。这样的教师上课就如同催眠曲,如果我们放下老师的架子,收起板起的面孔,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情感语言,把知识显现出来,再加上激情如演讲师式的讲课,这样可以在情绪上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共鸣,这样的课就不会是沉闷的、了无生趣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生动、活泼、感人、极具吸引力的故事,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使学生愿意和老师接近,亲其师信其道,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老师的教育智慧和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宽容、热爱与欣赏。故事教育能产生极佳的效果,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教育方法。
上一篇:正确深蹲第一关:脚掌重心[ 06-19 ]
下一篇:哲学原理的关键词判断法(王超)[ 06-19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