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国家层面的主要要求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理性精神,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在高考改革中的体现也日益充分。这也就意味着:浸润核心素养与提升教学质量是不矛盾的、一致的。这也就使得我们的导学案二次转型必须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理念渗透到导学案编写、使用的各个环节。本学习,要立足核心素养、完善学案编写,我们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坚持编制要情境化、生活化的导学案。
教材上的知识和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根本区别的。教材只是的编写主要遵循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并加以概括的,更多偏向于知识逻辑。从学生的知识学习方式来看,需要将学科知识还原并运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而不是仅仅学习孤立、静止的学科知识内容,更多偏向于生活问题。导学案的编写要实现生活问题的向知识逻辑的跨越,必须融入大量现实的生活情境,以此为蓝本让学生的完成了解、分析、感悟直至抽象逻辑思维的认知过程。
所以我们倡导情境化、生活化的导学案编写,尤其倡导原生态的教学情境设计。一是不仅要关注知识的生成和理解过程,更要关注帮助学生生成和理解知识的情境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所有的新知是构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认知水平之上的,是基于常识的总结、归纳、概括,才能使获取的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是可以生根、发芽、再积累的。这就要求我们编制的导学案,情境必须是原创的,至少是基于远安的县情、远安一高学生的学情的改编的,才能顺利实现生活和知识的顺利对接与过渡。
尤其是《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只有真正让教学情境来源于生活,学生才能理解哲学的本质和基本概念,才能真正形成科学的哲学理念。
二、关注时政,关注核心素养的渗透基点
政治学科的知识,最大的实用价值紧贴时事政治,在对时政的正确剖析和解决中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又或者是《文化生活》,描述的都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生活与哲学》,则是提供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的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指导。这些内容无一例外的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用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和常识。在我们的导学案编写中,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将时事政治渗透入教学设计中。就像必修一《经济生活》,其主要内容是研究社会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及相关的制度安排,其内容来源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实践,而又在现实中需要随着生产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论或者将理论应用于新的经济现象。这样的需要就赋予其关注时事、研究时事、应用时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可以结合美国的微软公司、苹果公司的发展历史,向学生阐述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改革的必要性,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国策有更深入的了解。
再比如,《政治生活》中在讲授《当代国际社会》时,我们也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来讲解。我们可以以中日钓鱼岛之争为例,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悍然进行了所谓的将钓鱼岛“国有化”!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粗暴侵犯,理所当然地激起全体中华儿女的极大义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措施。但是在民众与青少年学生之间,却出现了一些其他意见。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众认为中国应该立刻和日本开战,夺回钓鱼岛。对于学生的这些认识,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我国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进行澄清。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政策的发展,到中国政府从未放弃过对钓鱼岛的主权诉求,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再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钓鱼岛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赖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这就是我国提出“战略机遇期”概念的国际背景。真正让学生了解国家大政方针背后的深意:既向世界表明中国不随意挑起冲突、热爱和平的立场,树立和谐国际形象,又能教导国民团结统一、艰苦奋斗,化紧张时局为爱国进步的力量。
时事政治现象纷繁复杂,缺乏人生阅历和学科知识素养的学生容易迷失方向。他们可能只是满足于猎奇。这就要求政治学科充分利用导学案这个成长蓝图,不仅引导学生参与,还要坚定政治认同,培养理性精神。
三、要坚持导学案的编写兼顾分层教学和高阶思维的深度教学。
没有高水平的思维参与和投入,知识学习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表层结构的学习上,而不能深入知识内涵,就更不能使知识转化为思维能力。而教学的最终检测,是在学生对知识有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考察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创造。我们的学生,能力差值是相当大,同样一份导学案,怎样来兼顾学生的多层次和高阶思维的深度,是每一份政治导学案都需要去努力克服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我们现在主要坚持了3个方面的探索:
1、设置问题链,用问题链的方式延长思维路径、降低思维坡度,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小成功中获取深度思考的勇气,同时,延缓其被迫失败的时间,制造“你离成功只有一小步”的成就感,让学生能通过这样的刺激激发自己追求高阶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2、坚持问题分层。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将各类难度的问题设置明确层级,按照A级、B级、C级的标准设置不同的要求。A级,梳理识记基础知识;B级,分析阐述基础知识;C级,理解基本概念。其中,A级知识是学生普遍可以驾驭的,B级知识是需要进过思考、整理的,C级知识就需要高阶思维的深度了。通常,C级知识在优班是学生展示、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展示,待优班则灵活处理,必须展示的,教师主讲,可以省略的,直接省略。
3、坚持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导!预习案的点拨、新授课的追问、导学案的两次批阅……都是可以使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基点。而教师的导,则关系到导学案的使用程度和课堂教学的深度。所以,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也是导学案转型中的重要因素。当然,与此同时,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成了必须研究的新课题,把握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度,是每一个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四、坚持让导学案有价值引领的作用。
价值引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价值观是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观念、准则、规范,它是一个人信念、信仰、理想的基石(内核),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品性。在过去,我们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用言传身教的力量传递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而生本课堂中,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多了,导学案就成了教师的身外化身,在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传递教师希望传递的价值观。
(1)严格遵守导学案的格式规定。学习目标、重难点、使用指南明确、情境探究、知识梳理、趣味竞技、结构完整呈现,并使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说法,明确直观的表达导学案的完成要求和目标。此条旨在以规范的学案编写让学生感受到规则、有序、责任。
(2)学案编写要降低数量和难度,题目材料增加趣味性和时效性。
我们的学案,每一个情境问题、知识探究的处理都有明确的难度系数的表达和不同的要求。用多层次、多维度的设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参与度、主动性,提升提升思维量!
(3)通过时政研讨、热点解析,让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知识、理解概念、运用理论。同时,用设问、情境的导向,引导学生能够认同社会制度、认可意识形态,理性看待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我想,这就是合格的社会人,也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最好沉淀!
上一篇:【高三理科数学】2015高考天津导数题新解探究[ 06-19 ]
下一篇:浅谈中学体育改革的措施[ 06-19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