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由我和两位备课组长组成3人评审小组,共评定了2月至4月导学案共11
个,其中优秀导学案17个,占比14%,不合格导学案11个,占比9%。评选的两大原则
基本是“去习题化”和“问题导学”,严格控制“优秀”和“不合格”的比例,敢于评出不合格导
学案。
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导学案与前版变化不大,有的甚至与五六年前的版本基本一致,我想其原因并不是这份导学案已经到达了转型的要求。
2. 部分导学案容量大,知识点太多,加上例题、基础检测、当堂检测,满满当当四页纸,估计要两节课做,两节课展示,违背“课时化”原则。
3. 部分导学案习题化严重,有的甚至通篇都是例题,然后就是大量的练习。
4. 导学案上的问题设置没有认真考虑,很多问题层次很低,比如给某个数学名词下定义,还停留在让学生直接在横线上把定义写一遍,甚至还有就在教材定义上挖几个空,让学生去填空;再比如提出的一些问题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原句,一些例题就是教材例题;提出的问题只让学生回答“是”与“否”,并没有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思考。像前面提出的这样一些问题,我觉得就是“毒药”问题,你提出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习惯搞坏了。
5. 导学案的各个板块设计混乱。这也是我的责任,没有给大家一个准确模板。
我觉得我们的导学案转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去习题化、遵循课时化阶段,先从数量上减少,这是外观;二是坚持问题导学,这才是转型的真正开始;三是在问题中渗透核心素养、一点四面,即关注问题的质量,这才是导学案的内涵。目前我们第一阶段还有残余,第二阶段还没真正开始,所以我们提了几年的导学案转型基本是在原地打转。
如果真正按照导学案转型要求来评定的话,优秀的更少,合格的也不多,大量的可能都是不合格。不过我想导学案的转型也不是通过某一届就可以到位的,毕竟我们也有自己的实情——课时多,人手不够,不可能每个导学案都能充分思考、充分讨论。但是我们可以办到的有两点:一是我编的每一个导学案都要尽量避免以上问题,在问题导学这一点上我一定要走出第一步,可能提出的问题不是很专业,但只要是讨论后觉得学生可以作答,在学生看来,就是很专业的。二是我们可以每人每月精心打磨1个优秀导学案,一年就是10个,想想一个备课组一年下来数量不少呢,何况这个要求并不高。只要两届,导学案就可以大换血。所以其实说到底,我觉得导学案要转型,思想转型还是要先行。
导学案编写的一些基本原则:
① 导学案的学习内容统一为3页,第4页增加“数海拾贝”板块,介绍与导学案内容相关的数学人物、数学故事、数学著作、数学新发现新领域等内容,尽量不要留白。以此种形式弥补教材上在数学文化方面的缺失。
② 尽量把学需要生记住的定义结论、弄懂的问题、掌握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并掌握,不要出现能直接在书上找到原文的问题,避免大量的填空,大量重复练习某一类题目。而且问题提的明确一些,问题设置的梯度小一些。也就是说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就应该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而不是做一道道题、填一个个空的过程。
③ 设置选作(答)例题、习题、问题,兼顾课时化,兼顾不同班型。例习题不得照搬教材例题,要做适当改编或拓展。
④ 例题不超过2个,当堂检测的数量不得照过5个。
⑤ 巧妙植入核心素养和“一点四面”相关内容。这一点值得深思、值得深入探究。
⑥设计板块——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链接(根据需要)、学习过程(问题导学的主要阵地)、典型例题(根据需要)、当堂检测、冥思清单、数海拾贝
关于数海拾贝:
1. 导学案学习内容必须是3页,避免大容量、习题化,充分第4页,避免留白。
2. 介绍与数学有关的人、事、典籍、现象,改变学生对数学的不好印象外,增加学生对数学书本以外知识的了解。
3. 由于数学导学案多,需要大量的与数学有关的文字材料,很多老师反映东西不好找。其实,百度是个很好的东西,你想要的东西基本都可以满足你。比如第1个导学案里面我是节选的以下:
学一点数学史:中国数学简史目录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二、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三、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 四、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
五、中国数学的衰落与日用数学的发展 六、西方初等数学的传入与中西合璧
七、传统数学的整理与复兴 八、西方数学再次东进
九、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 十、中国数学的特点
简明介绍了我国从古代至现代各个时代著名的数学家,数学著作,伟大发现。
搞一个连载,这些就够好几个导学案的啦!还有出现了与导学案内容有关的人物,你就可以把他的一些故事、他的著作、他的生平作介绍嘛。
上一篇:【数学组】做好分层走班,为新高考奠基——高一数学走班教学方案[ 06-12 ]
下一篇:记住生本就在实践生本[ 06-12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