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历史材料题,提高学生的得分率,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处理相关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概括总结信息的能力。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四步抓起:
第一步,从细节处入手,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
所谓背景知识,就是隐含在材料当中,对理解整段材料具有重要作用,且需要首先掌握的相关知识。只有掌握了背景知识,才能进一步联系已有知识,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为此,必须从材料的细节处入手,如材料的引言、材料的作者、材料的出处、材料提供的时间、材料涉及到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事件等,通过整合一系列的细节知识,大致了解出题人的目的和用意,进而把握考查的知识点。
第二步,仔细阅读材料,找准材料的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就是在材料中能够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词语。在材料中,关键词多出现在一段话的段首或段尾,偶尔也出现在段落中间,且出现频率较高,学生需仔细阅读材料,对关键词加以划线标识。还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情况,关键词是材料中出现的意思相近的几个词语,这就需要我们将这几个词语统一成一个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词语;另一种情况,关键词是材料中的某一句话,这就需要我们对这句话加以理解,将它替换为一个或两个相关的词语。
第三步,排除无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
严格地讲,一段材料可分为两部分,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材料中对解答问题具有实际作用的信息,一般出现在材料的开头或结尾。无效信息,是指材料中可有可无、无助于解题的信息,多为补充说明的辅助性材料。还有一种无效信息,即干扰信息,目的是为了混淆视听,引导学生朝错误方向思考问题。排除无效信息,既可以节约学生的审题时间,又可以排除干扰因素,有助于理清思路,顺利作答。
第四步,回归教材,做好材料知识与教材知识的衔接。
多数学生在答题时仅从所给的材料出发,只是对所给材料进行了归纳和提炼,却忽视了一点,与教材知识的衔接,即题目中所要求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是做好材料题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为此,首先要选好衔接点,也就是寻找材料关键词与教材知识点的共同之处。找到了二者的衔接点,意味着可以用相关的教材知识点来补充和完善答案,进而弥补对所给材料理解的不足之处。答题时做到了结合所学知识,意味着最终又回归到教材本身。
上一篇:【信息组】《微课开发与应用》项目报告[ 06-09 ]
下一篇:【历史】解读材料的技巧(肖明发)[ 06-09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