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驱动程序课例分析
远安一高 张韬
一、教学定位
本节课选自高一程序设计与计算机工作原理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分两个课时,教材是这样布局的:第一部分为窗体及标签的应用,要求学生熟悉窗体及地标签的属性设置;第二部分为阅读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事件驱动程序的概念。本课为第二课时。
二、学情分析
VB程序设计相对其它章节而言难度较大,学生课余练习时间相对较少。
三、预期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窗体和标签属性设置
2、熟悉事件驱动程序的概念
3、使学生对VB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学流程与结构
五、教学过程
(1)“承上启下”(复习提问):
1、1、设计程序一般分为哪几步?(1算法分析;2根据算法写程序)
1、2、根据算法写VB程序时一般分哪几步? (1、设计程序界面;2、设置控件的属性;3、编写程序代码;4调试运行程序;5保存程序。)
1、3演示教师一个已完成的VB程序并提问:
这个程序用了几个控件?(3个)当有不同的事件发生时程序会有不同的响应,当事件发生之后程序处于等待状态,引出今天的课题:事件驱动程序。
(2)“创设问题情境”及“布置任务方法指导”(全屏控制,教师和同学共同完成本VB程序)
1、设置程序界面;
2、设置程序属性;
3、编写程序代码: 重点:事件的意义
教师解释事件的一般过程:
Private Sub 对像名称_事件名称()
end sub
对像名称说明了此事件过程与指定对像相联系,事件名称表示该对像发生的事件,例如command1_click() 、label2_dblclick() 、分别指当单击command1时和双击label2时。
语句代码写在事件过程当中,表示当这个事件发生时执行语句。当事件没有发生时,过程代码会驻留在内存中处于等待状态,一旦事件发生则激发这个过程代码,过程代码会被执行,执行完之后又处于等待状态。
共同编写程序代码。
(3)学生上机完成练习
请学生完成另外一个vb程序并提交作业。
(4)评价学生作业
六、教学总结
在如今信息化社会中,学生获取问题答案的途径更为广阔,故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事件驱动程序的概念并能应用之。大多数同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老师所讲的5个事件,对于老师没有讲的事件学生也能去应用了。
上一篇:【信息组】信息技术教学与创客教育思考[ 06-09 ]
下一篇:【信息组】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分析[ 06-09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