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 无心插柳
——青年教师成长历程3.13
眼见着高考进入倒计时,前段时间出门参加完艺术考试的艺术考生们才陆续返校,因着回来后偶尔也要训练,班上人员时有缺席,连课堂上都时有进出,整体学习氛围并不热烈甚至并不稳定。我也因赶进度的关系,并没有过多强求课堂纪律,也没有同以前一样时时抽查了解学情,一度让我很是忧心这段时间的学习质量。然而历经几次考试验证,14班地理成绩竟然都还不错,尤其上周末的文综训练成绩各指标居然与平行班持平,这就让人很是哑然和疑惑了。我一直带的艺术班,这个班的学生性格外向,情商很高,课堂上参与度不错,师生协作倒是愉快和谐,但每每考试后的效果就不太令人愉悦了,地理成绩可以说一直是年级垫底。因此在我带的两个班中,对艺术班我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力图提高学生成绩,时时抽查、听写默写等等却罕有成效。难道说掉了将近半年的课后,成绩反而可以提升了?老师花的时间多,学生成绩差,老师花的时间少了,学生学得倒好了,难道老师越懒越好?
后来读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文中有一个实例《懒人有懒福吗?》里面就说到一个叫莫云的老师,和我遭遇了一样的情况。由于种种原因第一学期懒学生成绩好,第二学期勤,成绩一般。教授一分析,我明白了。我和他都在无意中适应了学生的内部自然。在自然环境中人违反了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就会带来环境恶化,全球升温,水土流失……而作为生命体,也有自己的自然,拥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他的发展的自然意志。我们的工作必须适应他们的合理的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的天性。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否则,我们的工作很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回想去年,我管的严讲得多,学生都在等我讲,缺乏自学过程,学习成了灌输知识。孔子的《论语·述而》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少了“悱”、“愤”这一阶段,所以后来的“启”、“发也就没了意义。知识学生自然是记忆了,但没有真正从人的自然的本性角度去掌握,考试时自然难以运用。反而是前段时间的学习,更多的是做题讲题,强调举一反三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真正懂了这些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EndFragment-->
上一篇:【高三地理 刘倩】人之有初 我初宜昌[ 06-01 ]
下一篇:【高三地理 刘倩】问题探究 教学有理[ 06-01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