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 “认识转化为信念并不是靠行为的频繁重复完成的。……认识,只有在行为方面能给孩子带来正义感,能使他激动,能使他心灵上产生欢乐感和兴奋,并能振作的情况,才能转化为信念……因此,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只有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才会萌发出幼芽来。”如何让中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进入历史、领悟历史,新课改以来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对此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
一、设置群体角色, “神入”历史情境
“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各种联合体。” “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课堂上以角色扮演形式,利用群体力量引导学生“神入”历史进行积极的体验、想象,是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
由于学生心智成长差异等原因,高一的孩子对于如何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有一定难度。为寻求有效突破,设置群体角色模拟,引导全班融入历史场境中,以他们的思维方式面对和解决复杂的历史问题,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讲授“商鞅变法”历史背景时,把全班四大组同学分为两半,对一、二组说: “现在你的身份是春秋战国之际拥有一定私田的新兴地主,以保护既得利益为出发点你会有何设想?”
对三、四组说: “你的身份是在他们(指一、 的土地上劳动的人,也就是原来的奴隶,此 大的心愿是什么?你们可以派代表与你们的
主人对话。”
课堂气氛马上被激活, “新兴地主身份”的同学“主人”气势尽显;而“奴隶们”虽对身份有点无耐,但要提高地位、维护自身利益须大胆申诉。经过激烈讨论及双方代表的唇枪舌剑后,终于有了下列观点:
“地主们”的设想: “选用最精壮劳力耕作私田,以获取更多属于自己的收获物” “不会再随意残害劳动者,以保存劳力为自己耕种”; “给劳动者一些小恩小惠,让他们更死心塌地为自己工作”“国家应以法律形式承认私田的存在,保护新兴地主的既得利益……”
“奴隶们”的心愿: “应尊重生命,首先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有保障” “要吃得好一点、反对住牛栏”;“打开我们的脚链和手铐,给予一定的人身自由”;“全年辛苦劳作,收获时理应有属于我们自己部分收获物……”
“在社会情境里进行连锁联想、乘法运算、解决问题以及思维判断等活动所取得的成绩都比单一人活动好。”随着两种身份角色情理上的冲突,学生们已完全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全身心的投入使学习思维迅速打开,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理解了教学内容。
二、运用DV制作,走进身边的历史
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是近年历史教学实践的创举,它可以较好地实现不同历史时空的嫁接与转换,因而在历史新万博软件2018 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常说,历史就在身边。因此挖掘学生身边的历史,利用DV摄录,通过多媒体制作技术,把时间、空间、事件和人物整合成立体画面,能让历史鲜活灵动起来,从而增强历史现实感。比如有教师在《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中,以课前布置学生制作好的DV短片,反映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出行交通工具方面的重要变化。
视频中随着图片的推送,配合学生的画外音,介绍了改革开放前人们出行交通工具的情况:
“那时路并不是很平坦,父母甚至只能用手推车送孩子们上学。也有人以步行、搭公车为主,当时公车环境十分简陋;当然自行车也是一件奢侈品,只能用自行车券来购买……”
随之播放了学生们实地调查拍摄当前交通工具的片断:
“改革开放后,交通设施日益完善,方便快捷。公交车班次、线路增多,每天发车量很大;地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私人小轿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从DV带来的情境对比,学生们通过出行工具的巨大变化中直观地感受到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及幸福指数的提升,从心底里萌发“生活因改革开放变得更精彩!应珍惜幸福生活!”的强烈情感。这种现代视听工具被充分应用的新颖形式可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充分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而学生对作品的精心设计与真情投入,使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身边的历史”中消除对历史认知的距离感,增强了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运用DV制作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是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互联网+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整合形式,但在这项开展自主式和交互式学习的过程中,却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新时代下展示从个人到团队合作学习的很好平台,无疑是促进师生教与学积极情感的提升的重要形式。
三、注重课堂创造剧,培养历史创新思维
创造剧是指“表演者自己创造的非正规戏剧,……它可以采用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通过戏剧表演探索、发掘、表达某种思想和感情。……教师并不起导演作用,他的目标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最佳的成长和发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基于充分尊重初中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前提,老师可循序渐进地运用课堂创造剧,培养和锻炼学生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就业制度发生了系列变化,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八年级下册《人民生活的变化》一课对上述内容作了简单介绍。但涉世未深的初中生对这些内容难以理解。本校钟丽芳老师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对教法进行大胆创新,师生同台合作编演了课堂创造剧《小李的就业之路》,以虚拟人物“小李”在改革开放前后就业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及解决方法、退休后养老保险制度给生活带来保障为全剧发展主线,向学生展现了改革开放为就业制度带来的重大变化,让学生在真情弥漫的表演氛围中感悟历史,培养人文素养。请看下面的片段:
师:这时,小李在政府的分配下,成为一名文员,他究竟干得如何?我们来看看半年后的小李 (投影显示:漫画+文字:七十年代,政府分配工作,铁饭碗)
李: (翘着腿,看报纸,悠闲地叼着烟,喝着茶)手端铁饭碗,不愁没班上!(把铁碗盖在头上,看表),怎么还没到时间下班啊?
师:小李真舒服!可惜好景不长,在80年代的一天,小李被告知….
师: (走到李跟前)你,没有一技之长,且工作态度懒散,你下岗了!
(投影显示:漫画+文字:八十年代,打破铁
饭碗)
师:小李失业了,他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 李:国有企业不要我了,我还有什么出路呢? (请同学回答小李的出路:可自主创业、当个体户、再就业……)
(投影显示:漫画+文字:就业渠道拓宽,自主择业)
师:为了再就业,大家认为小李这时首先该做什么呢?
(投影显示:图片+文字:就业培训) 李:我要充电!……
演绎中,钟老师边讲解剧情的发展,时而和“小李”及其他学生展开互动,请大家为“小李”解决就业问题出主意,时而又在讲坛课件中播放相关的漫画、文字并做及时小结,这种穿越于老师和演员之间的角色设计及“小李”幽默夸张的表演和台词,让所有学生瞬间兴奋起来。师生间的默契合作,把课堂气氛在欢乐中推向了高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师生相互信赖的气氛,通过课堂创造剧的实践,学生在许多方面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他们将学会在班级中发挥作用……”“小李”的扮演者李松峰同学,以恰到好处的出色演技在师生面前展现出了表演天赋,从此让人刮目相看。本节课的成功实践说明,师生同时成为教学主体这种大胆而新颖的教学形式是完全可能的。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均获得不同层次的提升,值得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四、挖掘乡土史资源,提升家国情怀
“悠久的历史给我国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课程资源,是历史教学的辅助资源,能够给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历史名城广州有着大量丰富的历史遗存,然而现行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明显地存在着对古代广州史介绍缺失的情况,历史教师有责任把身边的乡土史资源充分发掘与利用起来,努力向学生还原一个全面、立体的广州概貌,让学生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情怀得到增强的同时,进而升华为对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爱,在形成全球史观、人类史观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以广州乡土史资源运用为例,可以有如下设计:
秦汉时期的广州,是海上丝路的出发点之一,中国人从这里走向了世界,从而奠定了广州在中国甚至世界史上重要贸易商港的地位。而高中历史课本中只以显性内容及隐性内容各一处来交待了这一重要历史地位,分别见于《历史》必修I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秦朝疆域图”插图“南海郡”的设置及《历史》必修Ⅱ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中“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的表述。笔者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借介绍秦设“南海郡”的基本概况之机一并带出“西汉南越国”的历史,并布置学生以“西汉南越国”
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参观考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必须的。最后指导学生根据“南越王国”背景及参观后所获,创编演反映波斯国使者到访南越国的课堂创造剧《南越风云之有使来朝》,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演,带领学生们“穿越”回“南越国”最后一代统治者——赵建德时代。
发掘学生身边熟悉的历史资源来印证他们陌生的历史事件,让历史课程有声有色、真情弥漫,更贴近了生活与现实,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与思想共鸣。同时,在研习与创作过程中,学生们突破传统狭隘的家乡观念,把海上丝路的出发点——“广州”置于世界的新视野上来感知和理解,以全球化理念叙述和解释历史,大大增强了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
中学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远不止本文陈述的四种,但无论何种形式,只要能使真情实感弥漫着历史课堂,使学生带着高涨的积极情绪投入学习,就应该值得提倡。充满诱惑、新颖和回味的学习过程,可使中学生的创造性活力释放出来,促进其心智的逐渐成熟。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溶入情境之中,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更容易被学习者吸收。所以,历史课堂倡导科学合理地创设历史情境,不仅使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前提与关键、思维创新的源泉,更是推动教改朝着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历史】罗马法中有关公民法和万民法的教学思考(代述文)[ 05-04 ]
下一篇:【历史】我对《宋明理学》教学反思(代述文)[ 05-04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