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金标准的实现和团队建设
邓尚华
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历史的慧根是基本的历史事实。生本课堂的历史的课程路线可以归纳为变历史知识传输为用历史事实论证历史思维。判断一节好历史课堂的金标准就是由历史事实到思维的论证发生没有。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是我们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过程,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分析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得去思维和想象。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一,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第二,情境的设置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能够为教学很好的服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讲《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教师可做情境创设,进行角色转换:假如你要开设一家工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会得出资金、技术、市场、原料等答案,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愿意去思考,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三,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讲美国独立战争,先让学生分析原因、概括时间、地点、内容、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认识到它对欧洲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作用,为后面法国大革命的学习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二、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事件的发生是以时间为脉络的,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事件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人教版专题历史教材的特点是内容多、头绪杂,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有的内容并非严格按照时间编排,是以小专题史的形式编写。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这庞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开始讲授世界近代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即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必须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理清线索对于学生下面的学习非常重要,就如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看到了远方的灯塔。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高效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确定重点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例如,讲到《“大危机”与“新政”》一课时,重点确定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还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原因一是通过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学生认识当今的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启示作用。从各国的局部和世界的整体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这次危机的影响,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现象的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问题。原因二是通过罗斯福新政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缓解了经济危机,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运用史料教学,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就要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恰当的史料运用可以便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思考与探索众多现象背后复杂的因果关系,对现象关系的分析,最终形成学者对历史的认识结论。在新课标下,教材不只是课程资源,同时非常重视史料的编辑。教师要多渠道,有针对性筛选史料。在丰富的史料面前,学生可以认识历史的真实面貌,从而使思维向多维的方向发展,更好拓宽了思维视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讲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补充了相关的武士阶层的生活状况即武士逐步转化为幕府相对立的小商品生产者,便于学生理解为什么武士会由幕府的支持者变成幕府的掘墓人。在讲解明治维新措施一目时补充具体的内容,辅之以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的性质,通过内容和性质自然而然体会这场改革的影响即是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现在学习中历史资料的阅读量占到很大篇幅,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史料是一个很难跨过的沟壑,所以教师更应该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问题。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带领学生先读懂材料,通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材料出自哪一国家或哪一年谁的讲话,通过材料里边提供的时间、人物、事件来判断哪一部分内容。第二步,弄清问什么,通过看材料,能否直接找出答案。经常找一些材料题,并逐渐地由易而难布置一些解析题,让学生练习。第三步,结合所学问题回答,并得出启示,教给学生这类题的解题方法,并且在平时就开始点滴积累。要做到对材料题应答自如,就需要上课尽可能多的增加课堂中材料容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见多识广,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英国在一战前改变“光荣孤立”政策原因时引出德国这一时期对外政策的改变以及海军军事实力大增的材料,使学生立刻明白是德国的强大对英国构成了威胁,所以他才不得不改变外交策略,进一步认识到对外政策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出于自身的考虑,以此延伸到所有国家建立外交的本质。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所谓“教无成法,教学有法”,这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究、总结。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途径可以探究。这些能力不仅在学习上适用,也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在这一点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它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团队建设
(一)首先要明确团队目标。建立团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团队要完成怎样的目标。目标很重要,因为目标就是方向。每个团队的组建都是为完成一定的目标或使命。没有目标的团队没有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没有目标的团队也称不上为一个团队。
(二)、建立好团队内部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如果能形成战斗力必须建立健全的游戏规则,如岗位职责、权利的界定,团队成员沟通、交流方式的确立等。这些规则应能保证一个团队的正常运行,让团队每个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使整个团队充满活力。
(三)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很高的品质。在一个团队内部,由于每个团队成员的性格特征可能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难免会产生摩擦,但每个人都应该抱着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宽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是不理解,而不能一味地去争执,许多东西需要时间去证明,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四)加强学习。仅有工作的热情是不够的,关键还需要工作的能力,创造业绩的能力。团队应该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大家敞开心扉,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集体学习要比个人学习效果好的多,因为大家可以进行彼此分享。
上一篇:高一历史备课组常规工作总结[ 03-22 ]
下一篇:导学案[ 03-22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