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刚在2015年7月的《中国高等教育》发表的一篇名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文章里梳理了高考命题“一点四面”的改革主题: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尽管主要讲的是对高考命题者的要求,但是对我们普通历史教师教学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立德树人是核心,它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既要“增智”,也要“育德”,要塑造出知行合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这一点离不开“言传身教”。一方面,作为教师,要“身教”,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学和生活中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让他们明白“育德”并不是一句空谈,而是可以坚持下去、具体实施的规范。学生可能不记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但会记得老师的行为。另一方面,是“言传”,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古今中外,大量的名人轶事都是德育的资料,这是其他科目无法比拟的。在讲三纲五常时,我就举过二十四孝的故事,如卖身葬父,刻木事亲,埋儿奉母,宣扬孝道。在讲程朱理学时,就例举了程门立雪的故事,颂扬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又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国家的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的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个人的德。这些德也是我们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法治是历史学科的一个主题。必修一第二三单元讲到了西方法律的发展变化,一六单元讲到了中国法律的发展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法律的发展变化,感受到法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中外对比,凸显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从而提升学生对我国法律的认同度,从而实现对学生热爱宪法、保护宪法、自觉遵循宪法的法治教育作用。同时,作为科任老师或者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和学生约法三章,通过对班级公约的制定以及实施,在身边感受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律精神。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思想结晶,代表了各民族的优秀品质。历史必修三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化,如思想、科技、文学和艺术。高考之中考查得也很多,比如2016年全国1卷第24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就考察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于传统文化的考查也会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插进一些关于传统文化常识,比如天干地支。同时,也可以进行小论文的写作,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探寻自己姓氏的由来,了解自己家族的族谱。
历史也考查创新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历史试卷中开放性题目较多,如“冷战责任论”、“朝鲜战争得失论”等,这些题目都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上一篇:青年教师成长历程[ 03-21 ]
下一篇:落实金标准,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以素养应对新高考[ 03-21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