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情绪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上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动。这样既能将学生注意力快速转移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下面再现两位老师在一节讲评课前的情绪调动片段。
A老师:再现考场情景。
情景一:“太棒了,这道题我们以前做过!” 稍过片刻,“可是这个空该填什么呢?怎么就是记不起来了呢?是x还是y?嗨,棱两可的写吧…”
情景二:选A?B? C?还是D?怎么瞅着都对啊?到底选哪个是正确的呢?不看了,随便诌一个吧。……
情景三:“这题怎么这么难呢?这几天复习,我可是把基础知识都背下来了,可为什么用不上呢?……”
B老师: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
“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一番观点后,老师引导:一是检测该阶段自己学习的效果。二是找偏差。就像打靶,通过考试来纠正偏差,向靶心慢慢靠近,直至最后的胜利。
甲老师通过不同学生的考场心理描述,分析出考试失利的原因,继而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把奋发的动力运用到本节课堂中来。乙老师的“打靶”从更长远的角度着手,驱动学生完成打靶目标,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上好这节讲评课的积极情绪。课前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老师用心琢磨。它虽然会花掉一些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2.关注学生的眼神和表情
按照我们的课堂规则,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讨论,不能问老师,只能问课本,课堂很是安静。看到黑压压的一片脑袋,如此安静,我们老师很容易放松,经常是看看窗外,想想心事,思绪万千。但是,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定格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去关注学生的眼睛和表情,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神游万里的表情或者悄无声息的各种小动作。
记得一位年轻老师在反思中写道:课堂中老师的眼睛如果游离了,学生一定更游离了。小组合作中,我深入学生中间,帮助他们解决合作中的难点,此时我的眼中经常只有几个学生或是一组学生,没有统揽全局,这时其他学生必定松散,偷懒贪玩起来。这个细节以前被我忽视了。
所以,课堂上老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每个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对于投入不够的学生及时给予个别提示。老师的目光不时的聚焦于每一个学生,可以制造一种适度紧张的氛围,激励和督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快速而有序的完成学习任务,减少了个体学习对合作学习的依赖心理,也就减少的“看客”的产生。当然,做到关注每一张脸,开始会很累,就像我帮带的一位年轻老师所说的:“一节课下来脑袋都要炸了”。这很类似于学车,刚开始全身都使劲,很累的。如果把关注养成为一种习惯,也就会像一个老司机,驾驶起来轻松自如了。
3. 关注“错误”或“不完善”下潜在的价值
针对有些同学课堂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敢上台展示,我们做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不敢展示的主要原因就是怕出错后,被同学笑话,被老师批评,甚至被挖苦和讽刺一通。如果学生课堂上没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任凭你 老师怎样发动,他们断然不会理会,还是明哲保身的好,甘愿做个缩头乌龟。我的经验是通过挖掘所谓的“错误”或“不完善”下潜在的价值,促进知识的生成,保护学生展示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在表述自己观点时,我的经验是,始终面带微笑的看着他,态度中立,不让其他同学从我的脸上读出该同学的观点是对还是错,我是否满意,这样就会激励其他同学跃跃欲试,表达自己,暴露自己的思维,进行观点的碰撞,促成知识的生成,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保护了他们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当然,等待学生充分展示后,还需要老师的引领和提升,最终形成确定的答案。
4.强化优点,正向关注
关注教学细节需要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的信息。捕捉的信息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的经验是着眼于积极信息,加以表扬;对于消极信息,则“视而不见”,加以淡化,这就是正向关注。
例如,我们通常要求学生听课时做到眼到、耳到,但是总有部分学生习惯低头听课。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老师总是习惯性地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们。批评教育固然可以及时有效的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是,批评只是告诉学生不能怎么做,却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且,时间久了,学生会对批评产生“耐批性”,对批评充耳不闻了。更有严重的,老师的这种简单的批评能够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并让周围的同学加以模仿。我一般会这样处理: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看着黑板。稍作停顿,继续说:刚才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快速转移注意力到黑板上。前者是明确告诉学生干什么,后者是及时强化好的行为。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方向的引领,让他们知道做什么,怎样做。这样的评价让大部分抬头听课的同学都感觉到老师在表扬自己,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的调动,不断强化学习的动力。
总之,课堂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从多个角度关注细节,捕捉和提炼信息,并加以科学的利用,方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当然,这种关注课堂教学细节的习惯培养不是一蹴而成的,它首先需要教师要有关注的意识,其次还要讲究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关注课堂管理的细节是教师的内功,需要教师平时的不断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