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实行下,早就发现了教育教学过于功利性的弊端,在高考这座独木桥的教育评判下,成绩成为了教师、家长及社会对学生评价的唯一准绳,而在这三重压力下,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的思想比比皆是,针对这一情状早在90年代就出现了素质教育的观念,2001年教育部更是颁布了《基础教育新万博软件2018 纲要》,新课标改革的思想也蔓延至全国各地,就语文来说,就出现了大语文观、诗意教学等新理念,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素质教育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各校教师甚至绝大多数一线教师依然以应试教育的思想给学生灌输着各项知识,而学生学业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甚至最初所拥有的对知识的热情也与日俱退,因此学生如何既能掌握必要知识迈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又能切实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了夯实学生基础,单元整体教学、指向性阅读、微写作等依然是学生学习训练的重点,题海战术依然是各校首选的学生学习策略,只是有了更丰富的课程导入形式,并适当的增添了学生交流讨论环节,而对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培养,更多的在课程深度的挖掘,教师自身涵养的潜移默化和师生关系的处理,及课外活动的开展上,学生在这些影响下,确实本身的素养会有所提高,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化,改变学生对语文本身的态度,对语文文化的定义,才能真正的实现“人”的教育。
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的一套见解,雷夫认为营造一个没有害怕的教室以身教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各项学习与实践可以实现道德六阶段的跨越,王崧舟倡导“诗意语文”来挖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李炳亭推广“高效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李希贵建议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等等。无论何种见解,最终都是为了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的生命状态更加完美,而语文,作为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学生学习时应该有更加自由的方式,可以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开展。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