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关注战争,选取了一个小截面来展现宏大的战争主题。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展开情节,塑造了一位年老孤苦、富有爱心,同时闪现着人性的光辉的老人。老人其实已经成为了战争之中广大的弱小者、无辜者的缩影,作者以小见大,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战争的谴责,对和平的渴望。
本篇小说具有两大特色,其一是叙述的简约,作者尽可能的减少华丽的辞藻和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的运用,尽量摒弃环境的渲染和人物心理的刻画,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使得小说充满了弦外之音。其二是这篇小说中老人对战争无声的控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垂暮之年,老人被迫背井离乡、抛弃心爱的小动物,他还是始终微笑着,平静的对待这一切,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呼天抢地,这微笑与平静的背后是满满的无奈与辛酸。这是我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也是设计导学案的主要思路。
在授课过程中与教学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样一篇值得分析的课文,留有很大的遗憾。
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时间的把控。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本篇课文主要探究四个问题:第一,探究本文简约叙事的深厚意蕴,本文的主要情节以对话展开,也就是探究对话背后蕴藏的情节与人物的个性心理;第二,概括主要人物形象以及本文主旨;第三,从叙述角度谈本篇小说的艺术特色;第四,老人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学生揣摩老人的内心世界,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描写老人的心理活动。一堂展示课上要解决四个问题,容量过大,所以时间的把控是关键。第一个学生的展示过于拖沓,该同学想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清楚,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几乎占了大半节课,直接导致了后面几个问题都在匆忙的情况下完成。
其次,课堂运用的其他手段单一,导致课堂比较单调。课堂虽然有ppt的使用,但是比较单调,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导入以及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上没有做到位,导致课堂氛围不浓厚。语文课应该是朗读的课堂,在学生朗读的环节上没有指导到位。
第三,预习课上应该把单元话题点拨到位,不能所有内容都压缩到展示课上去解决。比如本单元的话题是叙述,关于叙述角度和人称问题应该在预习课上面充分的讲解透,然后在展示课上就围绕着小说在叙述上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就能节约很多时间。
针对以上问题,关于课堂的改进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第一,生本课堂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老师在学生展示质疑的过程中还是要相机点拨和引导,否则学生不能把握重难点,导致课堂效率不高。比如第一个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老师除了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更要围绕着问题点拨,不能撇开对话谈别的内容。
第二,第一个分析对话的问题可以加入分角色朗读,既能活跃气氛,也能带入情境,让学生对当时的战争场面以及老人的内心世界有更好的了解。
第三,在ppt的设计上多花心思,既要简练精巧,又要内容丰富,比如本篇课文对话的剖析和小说主题的展示就可以利用ppt,简洁明了。再就是最后一个题的展示,很多同学能走进老人的心里揣摩老人的心理世界,也可以在ppt里面插入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得小说关于人性和悲悯的主题升华。
第四,把更多的内容放在预习课上去解决,比如叙述角度和人称的问题,概念,优缺点在预习课上就勾画总结到位,不必放到展示课上。
总之,小说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引人深思的,应该是头脑风暴式的,让每位学生都能身临其境感受体悟的。所以作为老师,在文本的研究上必须下功夫,每一个细节都值得仔细品析,每一个环节都要完善,每一位都要带动,这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厚积才能薄发[ 06-22 ]
下一篇:浅谈如何成为一个有情怀的教师[ 06-22 ]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鄂ICP备0500248号
联系电话:0717-3812164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凤祥路8号